上海养老金还要提高;大歌剧院、上博东馆等要加快建设……刚刚,应勇市长说了这些
2020-01-20 要闻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常鑫/图

今天上午,上海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市政府在世博中心举行记者招待会。上海市市长应勇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中外媒体的提问。

政府过“紧日子”,养老金、低保标准今年还要提高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提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表示今年政府要带头过“紧日子”,部门预备经费一律取消。政府“紧日子”会不会让一些民生保障支出相应收紧?取消的部门预备经费会用到哪里?另外,今年《预算报告》中强调要落实“零基预算”的理念,是出于什么考虑?如何落实?

应勇说,今年由于大规模减税降费的影响,确定财政预算的收入与支出,与上一年基本持平。坚持“以收定支”的理念,政府要带头过紧日子,这不是权宜之计。厉行节约,建设节约型政府,必须长期坚持,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色。面对财政收支的紧平衡,要有保有压。压的是政府支出。今年在上一年各部门财政支出压减10%的基础上,今年各部门一般性财政支出再减少10%,部门预备经费全部取消。同时,优化财政经费的结构,特别是专项经费。

在回答财政经费用到哪里时,应勇说,要做到两个只增不减。确保社保、医保、教育等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今年对养老金、低保的标准还要提高,确保对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增强城市发展后劲的支出只增不减。

已采取有力措施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一旦有确诊病例将及时公布

应勇在回答路透社记者提问时说,最近国内有些城市出现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例。对此,我们根据国家有关方面要求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责成市有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治。我们目前加强了对一些可疑病例的甄别和筛选,对一些可疑病例人员的密切接触人员,也采取了相应的防治措施。我们会进一步加强对公共卫生的重视,一旦上海发生确诊的此类病例,将依法依规及时向社会公布。

借这个机会,也想说一下,春节期间人员流动性大,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公共卫生,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共同做好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

今年上海经济增长预期目标6%左右

人民日报记者提问,当前外部经济形势仍然复杂多变,请问对上海经济增长是否仍然持乐观态度,将采取哪些措施稳增长、稳预期。

 应勇回答道,2019年,上海的经济运行延续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固稳,增长是稳的。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全市经济总量增长了6%。不仅经济总量是好的,经济结构也持续优化,现代服务业在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了72.5%,战略新兴产业制造业部分的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了30%,地方财政预算收入总额7165亿元,增长0.8%。

 “财政收入增长是在大规模减税降费总额超过2022亿,减少地方预算收入788亿,影响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1个百分点情况下实现的增长。” 应勇说,在超过2022亿的减税降费中,因为所得税税率降低减少1138亿,因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和抵扣政策变化减少523亿,因社保费率降低减少320亿,因企业经营性收费降低减少41个亿。

 “上海的财政收入结构也是好的,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在全国各省区市中是最高的之一。非税收入占比13.2%,在全国各省区市中是最低的之一。”应勇说,2019年,全市工业投资增长了11.3%,连续21个月实现了2位数增长,外商投资新设项目、合同利用外资、实际到位外资继续实现3个同步增长,分别增长了21.5%、7.1%和10.1%。“更重要的是,民生持续得到改善。城镇和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2%和9.3%,新增就业岗位58.9万个,超额完成去年初确定的新增50万个的目标。物价指数上涨2.5%,总体平稳。PM2.5年平均浓度为35微克每立方米,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应勇说,刚刚闭幕的市人代会确定了上海市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在6%左右,要实现这个目标,全市要付出十分艰苦的努力。“上海2019年的全市经济总量超过了3.8万亿,现在GDP每增长1个点,相当于10年的2.5个点,20年前的9个点。”应勇说,但我们对上海经济发展始终充满信心,信心来自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来自于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上海的经济基本面也是好的,还来自于“三大任务、一大平台”带来的政策优势,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加速形成。

 应勇表示,我们要坚持新发展理念、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做到迎难而上,以稳增长的硬任务完成高质量发展的硬道理,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狠抓落实、善作善成,实现上海经济合理的增长和质量的稳步提升,奋力创造新时代上海发展的新奇迹。

猪肉价格上涨快?应勇:今年要切实保障城市主副食品量足价稳

东方卫视记者问:今年民生保障可以有怎样的期待?

应勇回答道:上海要在更高水平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体现在更多的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政府工作的不懈追求,今年,还要聚焦民生重点、群众关切持续努力。

应勇指出,民生工作要做的很多,我想就今年特别要关注的几件事,重点说一下: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有就业,就有稳定的生活,今年我们确定的新增就业岗位目标,和去年一样,新增50万个。实际工作中,则要力争完成得更好。对于出现零就业的家庭,要发现、援助,确保动态清零。

还有就是物价。应勇说,小小菜篮子,装的是大民生。物价不仅是经济指标,更是重要的民生指标。上海作为经济中心城市和超大城市,上海主副食品供应充足而有保障。我们注意到去年猪肉等食品价格上涨过快,采取了有力措施,效果也很明显。我在《政府工作报告》里强调,我们要落实“菜篮子市长区长负责制”,切实保障城市主副食品供应量足、价稳,优质安全,便利惠民,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还有老小旧远,依然民生重要着力点。应勇说,这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里我想重点讲一下旧改:去年我们完成二级成片以下旧里55.3万平方米,2.9万户的旧区改造。今年还要完成55万平方米,2.8万户的旧区改造。并大力推进旧住宅的综合改造,引导和支持多层住宅加装电梯。

应勇表示,对大大小小的民生,都要用心、用情、用力去做,让城市更有温度,让人民更加幸福。

今年上海将新增7000个养老床位,深化长护险试点

有记者提问:当前上海养老床位仍存在“一床难求”现象,下一步上海将如何加强养老托底服务?“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养老服务事关千家万户。”应勇表示,历届上海市政府都高度重视养老服务,目前上海有养老床位15万张,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268家,社区日间服务中心720家,长者照护之家180家,老人助餐场所1020家,睦邻点1444个。“当然,这些和上海城市养老服务的现实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应勇说。

应勇表示,接下来要坚持医养结合,动员更多社会力量,促进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居家养老融合发展,对养老服务进一步增量提质。市政府持续把养老服务持续作为实事项目,今年将新建50个综合为老服务中心、200个老年人助餐场所,新增7000个养老床位、改造2000张认知障碍老人照护床位。同时深化长护险试点,重点完善准入和照护两方面,加强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满足老年人养老护理需求。

临港新片区已吸引超过800亿投资

在回答新华社记者关于如何进一步支持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高质量发展的提问时,应勇说,去年国家制定了临港新片区建设总体方案,8月正式挂牌建设,推进有力、进展顺利。目前,市委市政府为临港新片区制定的50条特殊支持政策已全部落地,市政府制定的管理办法完善了推进的体制和机制,国家层面的相关配套政策也都在加快推进。“5个月来,临港新片区新设立企业4025家,签订重点项目168个,总投资超过821.9亿元。”

 应勇表示,今年是临港新片区全面实施的第一个整年,我们要围绕一个总目标,按照“五个重要”的定位,加快推进,力争尽快取得有显示度、有影响力的实际效果。

 “一个总目标是要建设更具国际市场竞争力、影响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五个重要’即集聚国内外人才开展国际创新协同的重要基地、统筹发展在岸和离岸业务的重要枢纽、企业走出去发展壮大的重要跳板、联通两个市场两个资源的重要通道、参与国际经济治理的重要试验田。”应勇说,今年的工作重点是要把总体方案中明确的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进出高度自由、人员从业自由、信息快捷联通等政策落地,加快重大项目的集聚和建设,使临港新片区成为制度创新的高地、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让这块寸土寸金之地飞出金凤凰。同时,今年还将启动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建设。

上海市长:科创板下一步将这样落实总书记要求

应勇在回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提问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实体经济、科技创新和现代金融融合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要把科创板建设成为全国科创企业服务的重要投融资平台,着力培育一大批优质的上市资源,着力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体系,着力优化科创环境、金融发展环境和法治环境。

我们全力支持、全面配合中国证监会和上交所做好相关工作,制定并实施促进科创企业发展的“浦江之光”行动,到去年底,上交所共受理205家企业上市申请,70家企业成功上市,融资总额达到824亿元。其中,上海地区有13家企业成功上市,融资额达150亿元。

下一步,我们要根据总书记考察上海时对科创板建设提出的要求,抓好落实,进一步发挥科创板的示范效应、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支持和鼓励更多科创企业上市,加快让科创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产业优势。

上海市长再次为上海市民点赞:这远比建几幢楼来得重要

在回答今年垃圾分类工作时,应勇表示,去年上海垃圾分类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好于预期,成效明显。

应勇说,目前上海平均每天分出的可回收物增长4.3倍,湿垃圾增长88.8%,干垃圾减少17.5%,有害垃圾增长5倍。垃圾填埋比例从41.4%下降到20%,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靠的是全市动员、全民参与。在这里我还是向上海人民致敬,为全市人民点赞。

应勇说,今年上海还要推进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按照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总体思路,持续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实现源头减量。

应勇说,垃圾分类的薄弱点在哪里,着力点就在哪里,前端垃圾分类的达标率还要进一步提升。总体来讲,机关和事业单位要好于高校、医院和酒店,因此要加大宣传动员和执法力度。中端要解决垃圾收运和“两网融合”的体系建设。末端还是要加强垃圾处置设施和资源化利用能力。末端的提升,与前端分类的价值效用直接相关,这在上海当下远比多建几幢楼来得重要。要确保到2022年,实现生活垃圾的零填满。

上海市长谈营商环境:政府要当店小二,不是“店大欺客”的店小二

围绕“今年上海优化营商环境措施的优势和亮点”,应勇表示,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空气和水,企业发展须臾不可或缺。总书记明确要求上海瞄准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我们也连续三年在开局之际,突出抓优化营商环境。上海助力中国营商环境排名从原来第78位,跃升到46位,再到36位。

应勇说,今年元旦后第一个工作日,市委市政府就召开了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大会,推出优化营商环境的3.0方案。我们不仅对标世界银行的评估指标,也认真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政务服务理念和经验,推出了32个大项、200个小项的改革举措。

上海优化营商环境的特色和亮点在于:政府要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应勇说,这个店小二,不是店大欺客的店小二,而是体现服务本质属性,做到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以充分激活社会市场活力和微观主体活力。目前社会上在热议,上海特斯拉超级工厂,当年建成投产、当年交付的特斯拉速度。我想我们就是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来鼓励特斯拉速度成为上海政务服务的常态。

今年继续推动“一网通办”,让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

有记者提问,“一网通办”为企业和市民办事带来很大方便,今年还会有哪些举措?

应勇表示,全面推进“一网通办”是优化营商环境的一项核心措施,也是政府服务企业的“金刚钻”和“金招牌”。去年市政府围绕政务服务“进一网,能通办”,提出“双减半”“双一百”的目标,这两个目标都超额完成,审批事项提交材料和办理时限分别减少52.9%和59.8%,新增全市通办事项177个、业务流程再造项目105个。

应勇说,今年上海还将深入推进“一网通办”,重点仍是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对业务部门的业务流程进行革命性再造,对跨部门、跨区域办事事项进行系统性重构,把多部门多地区的事变成为为企业服务的“一件事”。“举个例子,世界银行对营商环境有个建筑施工许可的考核标准,涉及土地规划、图纸许可、环境保护,但对企业而言,就是‘施工许可’这一件事。经过努力,业务流程和办事流程再造和重构,使这项指标从172位提升到33位。”

应勇表示,接下来还要深化数据互联和共享,今年上海提出3个“应”和两个“一律”: 信息系统上云应迁尽迁、信息系统和业务专网应并尽并、公共数据应归尽归,凡是政府核发的材料和可以提供电子印章的材料,企业和群众可以一律免交材料。

此外,还要加强线上线下融合,做强个人和企业专属网页功能,努力推动“一网办、一窗办、一事办”,推动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

第三届进博会还要越办越好

在回答关于上海将推出哪些举措扩大进博会溢出效应的提问时,应勇说,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实现了越办越好的目标,和第一届相比,规模更大、质量更优、创新更强、层次更高、成效更好。参加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从首届的172家增长到181家,参展商从3600多增加到3800多家,展览面积从30万平方米增加到36.6万平方米,境内外采购商从40万家增加到50多万,总的年成交额711.3亿美元,比首届增长23%。

应勇表示,办好第三届进博会,我们要完善越办越好的长效机制,扩大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影响力,进一步发挥好进博会作为国际采购交易、贸易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学习、全球经济治理、世界开放合作这五个平台的作用。促使贸易、投资、消费、开放加快升级,加速资金、技术、信息的集聚,同时还要进一步做好上海城市推介工作,让世界更好了解上海、了解中国,让全世界共享中国的投资机遇、发展机遇。

今年的重头戏,是实现外白渡桥到外环线苏州河42公里公共岸线基本贯通

在回答苏州河年底贯通开放问题时,应勇表示,黄浦江和苏州河都是上海的母亲河,我们推动“一江一河”两岸公共空间贯通,是还水于民、还岸线于民、还景观于民,这是人民的呼声,也是我们的愿望。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贯通并品质提升以来,全市人民群众反响强烈,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新年贺词里还特别提到,黄浦江两岸物阜民丰、流光溢彩。这是对我们极大的褒奖和鞭策。

应勇说,今年的重头戏,是在前些年的基础上实现外白渡桥到外环线苏州河42公里公共岸线的基本贯通。与黄浦江不同,苏州河贯穿市区,还有不少的单位和小区。我希望这项工作,能得到社会和群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做好贯通,我们要统筹考虑苏州河的防汛和航运功能,打造更多的亲水平台和空间,同时还要注重把苏州河岸线与纵深更多的绿地、公园和文创园区等贯通连接,打造集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景观空间于一体的生活秀带。

大歌剧院、上博东馆等要加快建设,也希望更多人到老建筑去打卡

应勇说,文化是城市的软实力,文化是无形的,但文化软实力还需要有形设施的硬支撑。上海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不仅需要有许多大众化的公共文化设施,还需要有一批有标识度、有影响力的高品质的文化设施。这些年,市委、市政府对文化设施的投入不少,建设力度是大的。我们近年来相继建成投入使用了上交音乐厅、上音歌剧院、国际舞蹈中心、程十发美术馆等;相继开工建设了上海大歌剧院、世博文化公园、上海博物馆东馆、上海图书馆东馆、少儿图书馆新馆等。这些我们都要加快建设,使更多公共文化设施尽快建成、尽早向社会开放,让更多人民群众享受高质量的文化生活。

应勇说,历史风貌是一个城市独特的印记。我们一直讲,城市肌理、历史建筑,是可以阅读的,也正是因为这些历史老建筑,见证了城市历史,镌刻了城市记忆,延续了城市文脉。我们要倍加珍惜,加强保护。近年来,我们坚持留改拆并举,把保留、保护放在前面。在加快推进旧区改造的同时,把中心城区730万平方米的里弄房屋、街坊肌理保留保护下来,留住城市记忆。我们还对中心城区1800多处老建筑设置了二维码,手机扫一扫,就可以知道这些老建筑的前世今生、传奇故事。我也希望有更多人能到这些老建筑去打卡。我想这也是对我们历史风貌、城市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上海城市治理“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

围绕“‘一网统管’在上海城市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应勇指出,提高城市治理的现代化水平,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是总书记对上海的明确要求。我们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坚持用一流的治理,铸就一流的城市,敬畏城市,善待城市生命体,用绣花一样的精细来管理城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治理能力和水平。

应勇说,一网统管是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牛鼻子”。去年,我们坚持科学化、法治化、智能化,启动了城市运营平台系统的建设。朝着“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的目标迈出了第一步。今年,我们要围绕“高效处置一件事”这个核心,深化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的平台系统建设,构建市、区、街镇三级平台,增强观察、管理、预防、处置四大功能,来提高快速发现、快速反应、快速处置的能力和合力,努力让上海城市更有序、更安全、更干净。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常鑫/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