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战疫|沪上90后男护士:你们去驰援武汉,我来守护上海
2020-02-02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常鑫/图、视频

大年三十那天,普陀区中心医院急诊科男护士张哲玮在医院当班,同事王冬麟和刘金金作为上海首批援鄂医疗队成员,那晚出发驰援武汉。张哲玮在王冬麟的朋友圈写下留言:“加油!等你们回来!”

整个春节,这名90后护士一直坚守岗位,为发热的病人治疗,也接诊过高度疑似最终排除的病例,“如果医院里出现了确诊病例,那我就是第一个顶上的。”

 接诊疑似病例,他第一个顶上 

“患者80多岁,120急救车送来时已是昏迷状态,腋下温度38.7℃,移动式胸片机拍出片子发现,肺部严重感染。各种症状都显示是个 ‘新冠’高度疑似患者。”

1月27日晚饭后,120救护车呼啸而来停在了医院急诊门口,老人被推进了急诊室。老人的儿子说,老人白天还一切正常,出过门,下午就突然晕倒了。

情况紧急,张哲玮马上汇报给了护士长,在她的协调下,张哲玮毫不犹豫地穿上了隔离衣,戴上护目镜,将患者推进了专门的房间进行隔离,他为患者进行了抗感染治疗,上呼吸机,检查血项,将样本送至发热门诊检查。

经过了各科医生会诊,最终确认是大面积脑梗,“脑梗会造成神经性中枢热,体温会升高。”

从病人送医到排除疑似,前后花费了一个半小时。“还好不是。”刚刚松了一口气的张哲玮还没来得及坐下歇一会,在留观室住了2天的一位70多岁老伯又有了突发情况,医生对比了这位老伯26日和27日两天的肺部片子后,发现肺部发生了病理性改变,病变发展迅速。老伯又被送到了急诊,进了隔离房。

面对又一位疑似病例,张哲玮再次“全副武装”第一个顶上,继续为患者进行了一系列的抗感染治疗,直到他22:30下班,在经历了重重会诊、多次核实检查,最后终于也排除了。

张哲玮说,自疫情发生以来,那天是他上班最紧张的一天,内心也会慌乱,但他是护士,别人不上他必须上,下班后觉得特别疲惫,不过庆幸是虚惊一场。

 兄弟驰援湖北,他说守好上海 

当年毕业时,张哲玮可以成为一名药剂师,也可以成为“白衣天使”,从小就觉得医护工作者是一个崇高的职业,让他选择成为一名护士,2012年来到了普陀区中心医院,先后在ICU、SICU、CCU和急诊抢救室工作。

在医院的支持下,他和王东麟,王剑云等几名男护士一起创建了男丁格尔青年突击队。他们都被安排在急、难、险、重的外科重症监护室、综合重症监护室和急诊抢救室。

当这次疫情发生后,医院发出号召,招募医护人员驰援武汉,第一批先吸收了ICU、SICU和CCU这三个监护室的人员报名,于是好兄弟王东麟成为了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的成员。

张哲玮也和家人说过“想去”,“作为护理人员,就应该冲上一线,你不上我不上,那就没人上了。”不过家人极其担心,他也就做了让步,“但如果医院再号召大家去,那我也肯定去。”

好兄弟驰援湖北,张哲玮就守护好上海。节后恢复门诊的第一天,张哲玮被安排在早班,一早7点半就到岗,一直工作到下午3点半。

特殊时期,上班前戴好外科手术帽和医用外科口罩,做好自我防护准备。张哲玮与夜班护士进行病人交接,观察患者用药、病情情况,还要和早班医生沟通,了解治疗方案。

接诊的四位病人,其中有两位病人发烧,一位脑梗,一位肺部感染。根据医生医嘱,他为病人们推针、上盐水、做心理宣教,监测生命体征,还随时准备接收新的120病人。

由于医院地处曹杨地区,老年人较多,冬季感冒发烧的病人一般又比其他季节多,急诊的压力不小,忙了2个多小时,张哲玮一刻不停,连早饭都没来得及吃。

 “若国家需要,我会第一时间支援武汉” 

最近上班之余,我看了不少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的新闻,看到每个结束任务的医护人员脸上、鼻子上都有深深的印痕,我也知道王冬麟的额头、鼻梁也被护目镜勒出了血印,真的由衷敬佩他们。

无论在武汉,还是在上海,医务人员始终站在防控防疫第一线。最近上班时,我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上班时一根筋紧绷着,就怕漏查了。心里虽有些负担,但更敦促我在工作中倍加认真。

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我还更注重做好家人、病人和病人家属的宣教,少出门,出门戴好口罩,勤洗手,不要盲目恐慌,不信谣不传谣,如果出现感冒、咳嗽,发烧超过38度以上,有呼吸困难等症状,就应该及时就医,要相信这次疫情是可防、可控、可治疗的。

看到那么多人都在努力,真的很感动,我们医护人员都在全力以赴抗击疫情,如果国家需要,我也会第一时间去支援武汉。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常鑫/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