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防控|疫情当前,这些社区里发生的故事,暖哭了!
2020-02-03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我们不是来预约口罩的,我们是来送饭给你们的”“17年前我们还是‘宝宝’,现在让我们成为居民和病毒之间的一堵墙”……疫情当前,这些暖心的话来自社区。

为不肯进食的“隔离宝宝”每天做鲫鱼汤、为下不了楼在酒店隔离的华人夫妻四处奔波买菜、为来自南非需要隔离的“歪果仁”当翻译……疫情当前,这些暖心之举来自社区。

≡ 罗店镇 

润唇膏、眼药水,这里暖心故事不断

有一群人,当大家足不出户自我隔离的时候,他们却要敞开大门严阵以待。一支润唇膏,一瓶眼药水,一双运动鞋,一个口罩,是现在罗店社工的全部装备,只为打赢这场战役。

中华园二居的朱小红因患脸部湿疹,长期需要使用带有激素的药膏,保持脸部干燥。而现在,她必须每天佩戴口罩工作。兰湖美域小区共有510户居民,为了尽快排摸情况,朱小红一口气打了200多通电话,也没顾上喝口水。晚上8点多,摘下口罩,朱小红的脸已经被口罩闷得又红又肿,嘴唇也因为长时间干燥开始干裂蜕皮。同事们心疼她,第二天一早,朱小红的桌上多了一支润唇膏。

疫情期间,大多数人宅在家。罗溪居委的周宇华却步履不停.。罗溪居委辖区共76个楼道共864户,平均每个居委干部要走访排摸200多户,上下楼梯的次数已经数不过来了。周宇华说:“现在上班都得穿上一双轻便柔软的运动鞋,不然最后你都不知道这条腿是谁的。”

罗店镇有48个居委,随着返程高峰的来临,报表数字每天都需要核对更新。长时间盯着电脑,脖子僵住了,眼睛也花了,所以居委干部都为自己备了一支眼药水,累了滴一滴,然后接着干。

≡ 彭浦新村街道 

90后社区医生为南非留学生送温暖

“XX小区有一外籍人事,1月16日从武汉返沪,现在需要上门进行流行病调查,急需翻译,SOS!!!”大年初四晚上19:30,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微信群内的一条求助消息顿时让正在加班开展社区密接流调应急任务的医务人员放下了手上的工作,犯起了难,这大晚上的,一时半刻上哪儿去找翻译啊?

“我可以!我来!马上就从家里赶到单位,大家稍等!”同为流调人员的该服务中心90后党员谭军本已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了家中,当看到群内紧急“求救”信息时,他顾不上吃饭匆忙赶回单位。当“全副武装”的谭军与其他两位同事一起敲开流调对象的大门时,外国友人露出了一脸的惊恐。

“Hi,I am Doctor Tan……”谭军用流利的英语安抚他,打消了对方的顾虑,经询问原来这名外籍人士来自南非,作为上海大学的一名交流生前往武汉在中国地质大学学习汉语。谭军一边了解情况,一边拿出体温计给他测试,并向他发放了消毒剂并详细告知了使用方法。当得知小伙子来中国时间不长,由于中文交流能力有限,日常生活更是有诸多不便,为此,谭军在第一时间加了他的微信并告诉他“无论是医疗上还是生活上,如果有需要都可以直接微信我,我都会帮助你的。”

流调任务虽已结束,但对外籍小伙子的关心却是刚刚开始,与外籍小伙同龄的谭军在当天晚上和第二天都发去了问候信息。

 新江湾城街道 

青年居委干部原创打油诗,科学辟谣

最近,80后居委干部、尚景园居民区党支部书记于晓林有点难,面对两个孩子“妈妈,你怎么还不放假啊?你怎么不陪我玩?是不是不要我们了”,她一时也不知如何作答,就教孩子为缓解居民们紧张心情她自己原创的打油诗。“新型病毒不可怕,只要防护做到家。回沪人员请注意,需要电话来登记。杜绝谣言不恐慌,相信政府听发布。众志成城抗疫情,相亲相爱一家人。”

作为一名“二宝妈妈”,于晓林有两个娃要带。小年夜,说好要陪两位孩子玩的她食言了。平时天天黏着妈妈的两个宝贝对她很有意见,每当出门工作,面对孩子哭闹和不舍,她只能忍痛迅速离开。

起初大家都对疫情没有客观科学理性的认识,加之网上相关谣言的传播,很多居民打电话或通过微信询问她各种情况,于晓林一个个解释。居委辖区内有2000多户居民,而且来自五湖四海,这些天于晓林要一一排查、登记来沪、返沪人员,摸清底数,一度让她忙得晕头转向。

为了让更多的人消除恐慌,理性对待疫情,于晓林即兴做了这首打油诗,通过移动广播在小区内循环播放。

于晓林告诉记者,自己以前是老师,爱好写文章。又是中文系毕业的,特别爱好模仿古诗。当时一气呵成写的,写完还觉得很顺口。她将这则原创打油诗在小区扩音器、公众号、微信群里也转发了,并教家里大宝学念妈妈写的诗。

≡ 定海路街道 

没有防护服,青年业委会主任披着雨衣去拦截外来车辆

这个春节,杨浦区青联委员、荣鑫公寓青年业委会主任、隆昌居委干部李雨露有点忙。看到疫情来势汹汹,她立即和业委会副主任一起,紧急制订了新方案,要求所有的快递人员不能进小区,而是采取非接触式取件方式。外来临时车辆不允许进小区,除非业主本人确认登记后方能放行。

小区公告栏张贴了告示,一旦发现有回沪人员,立即通知业委会和居委会。一次,她得到线索,得知一辆鄂牌车牌一定要小区后,李雨露立即戴了口罩冲出居委奔过去。没有防护衣,她披了一件雨保护自己。幸好,在一番沟通才知是虚惊一场。

“前两天我在小区宣传的时候,有一位居民戴着口罩伸出头来,说‘应该这样’。我当时觉得很好玩,也觉得自己的工作得到了居民的认可。”李雨露说。

有个老人到住在该小区的儿子这里洗澡,老人执意不肯戴口罩。“没事,我洗好就走了。”在李雨露的劝导下,老人听从了劝诫。

李雨露在社区负责文教条线,她建了一个亲子群,里面有未成年人,还有很多家长。通过沟通,她拿到了未成年人寒假返沪的第一手真实资料。

≡ 北外滩街道 

17年前的被保护者是现在的保护者

在北外滩街道的社区干部中,年轻的80后、 90后占了近一半。17年前那场非典来袭时,他们还是家里的“宝宝”,而这次疫情突发,他们走到了一线,成为居民和病毒之间的那一堵墙。

这批青年社区干部在疫情发展的第一时间,利用实有人口信息采集系统,将人员情况细分为四大类进行梳理:人户一致,居住在社区的上海户籍人员,外来人员,湖北籍人员。每一个居委干部都将这张社区地图牢牢地记在了脑海里,哪个小区人员集中、哪个小区外来离沪人员集中、哪条路段商户集中,甚至哪个门洞有志愿者包干都反复在脑海里一遍一遍的过。每个条线干部脑中都有一张各自分块地图,居委以块为单位,分工不分家,通过上门走访、电话联系等方法核查小区内的外来人口与户籍人口的出入信息。

他们都是80后,也有着这代人的通病,手机不离手。但是这几天,每个人下社区第一时间就“抢”喇叭,在老城区的弄堂里,“阿姨、爷叔,大家近期在家里,不要外出”这样的宣传声此起彼伏。居民刘叔叔就是听见了楼下的喇叭声,刚从昆明旅游回来的他,主动来居委报到了。

≡ 曹家渡街道 

返工潮下,社区青年干部为商圈复工战“疫”

“喂喂,小秦老师吗,有家外资企业2月1日要开始上班了,老板等着要回复呢,很急!”、“小李小李,我们楼里的公司要申请提前开工”……

手机铃声不断,微信语音频频,这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春节!随着企业复工潮的临近,曹家渡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青年干事们迅速集结。

为落实市政府关于延迟企业复工的通知,党群服务中心第一时间对辖区内楼宇园区企业的复工情况的逐一排摸,发放了《告知书》569份。通过耐心细致的解释,成功劝阻了13家不符合提前复工条件的企业。

疫情当前,微信群“曹家渡楼宇园区防疫群”吹响集结号,辖区内28幢楼宇园区的31位物业经理积极响应。召开微信语音会议,传达沟通办公楼消毒技术要点,落实外来人员登记管理要求,通过视频语音开启了“一站式”疫情防控模式。

“悦达889”是曹家渡辖区内一家大型商业商务综合体,面对狂轰乱炸的疫情报道, 85后党支部书记陆佳颖决定主动担起“大家长”的职责。上海市关于企业延迟复工的通知一出,她就在微信群中第一时间告知了党员,春节这几天,她密切关注着楼宇内入驻企业的复工信息,及时与楼宇党群社工保持密切互动,确保防疫各项要求直通企业。

≡ 静安寺街道 

90后居委干部为隔离住户当跑腿小哥

静安寺街道的一处高档酒店式公寓,常年居住着很多外籍人士,其中一户华人夫妇于1月19日由武汉返沪。

酒店第一时间上报信息,居民区干部当晚上门了解情况后得悉,原来这对夫妇是医学专家,应邀赴武汉开会后回到上海就采取防护措施,减少外出,但就餐依然是在酒店的餐厅解决。

对此,居委干部建议他们采取医学隔离,足不出户,并主动承担起采购食物的任务。每三天,这对华人夫妇就将所需食材清单发送到小区所属海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张红芬的微信上。

因为工作太忙,平时在家都鲜会买菜的90后居委干部邱家乐自告奋勇当起了“采购员”。他向记者回忆说,这对夫妻列的菜单很全也很细致,有的菜比较难买。“为了节省时间,我是骑着摩拜去的,记得之前长乐路有个菜场,过年期间,只有两个摊位还在坚守。为了买豆制品、大米,我跑到一家小超市,发现只有10公斤的大袋大米,觉得对于这对夫妻来说可能量太多了。我又跑了一家超市,终于买到小包装的6斤大米。因为菜的品种较多,我跑了第二家超市才把菜基本买齐了。遗憾的是菠菜和老豆腐实在买不到。书记和他们打了招呼。”

这样的服务令那对华人夫妇很感动,并表示将积极配合社区安排,在隔离期绝不出门半步,一起用行动打赢这场“疫情攻坚战”。

≡ 夏阳街道 

街道办事员为隔离宝宝做鲫鱼汤

1月25日大年初一当晚,夏阳街道紧急设立了青浦第一家—凯博农庄(隔离区)医学观察点。

26日一早,街道平安办的倪春芳放弃春节休假,接到任务第一时间便从老家南汇赶回青浦。来到隔离区观察点报到的第一天,恰恰是她的父母共庆60大寿的日子,但舍小家为大家,倪春芳并不后悔。

在这次的隔离观察区,有一位母亲和6个月的宝宝。倪春芳告诉记者,宝宝刚送来的时候,由于母亲奶水不足,他们特意买来了米粉和奶粉,但宝宝不肯吃,哭闹了三天不肯进食,看着嗷嗷待哺的婴儿,倪春芳心急如焚。

一番考虑后,她就和酒店联系,能不能每天单独做一份鲫鱼汤给宝宝的母亲,以保证奶水的充足。酒店得知情况后,特意买来鲫鱼,单独起灶,每天保证新鲜的鲫鱼汤供应,现状终于得以缓解。

 平凉街道 

不是来预约口罩,居民为居委送来一碗菜饭

2月2日是上海市居民集中登记申领口罩的日子,早上八点刚过,平凉路街道纺三居委门口已有不少居民排起了队伍,又一个忙碌的“抗疫”日子开始了。

一上午转眼而过,午饭也是明明白白摆在面前的问题:眼下外面点不了,回家吃饭的话那么排队申领登记的居民怎么办?就在两难时,有几位居民捧着一个电饭煲,一口炖锅走向了居委会办公室。

一名戴着口罩,穿着绿色志愿者服的志愿者边走边说,“我们不是来登记领口罩的,我们已经登记过了,我们来给居委周书记他们送个午饭。”由于相互不认识,在将几位志愿者领进办公室后,纺三居委的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周雯珺在感谢之余,询问他们送饭送菜的理由。志愿者们的回答说,“我们来登记的时候就觉得今天你们的工作量会很大,中午吃饭就是一个大问题。我们不是医生护士,也不是社区工作人员,工作上帮不上什么忙。但是我们是志愿者,你们在前面为居民做事情,我们就在你们后面看看有什么是我们可以做的。一起为抗击疫情做点事。”

这些话十分朴实,时隔多日,周书记仍感动不已。“他们带来的菜饭很简单。但吃起来却觉得特别香。今年的冬天‘很冷’,然而我们众志成城,在抗击疫情时相互鼓励相互扶持。”

≡ 长海路街道 

商住楼住户预约无门,黄兴花园居委主动请缨

黄兴路1778号东方蓝海为酒店式公寓,其住户闫先生向12345反映:根据市政府通知,2月2日开始,居民可以前往居委会预约登记购买口罩,但东方蓝海住户却预约无门。在“一罩难求”的情况下,住户深感焦虑和无助。

东方蓝海酒店式公寓是商用两住的房子,有些是产权买的,有些是租的,有近400户居民,暂时没有对应的居委会,由一家物业公司管理。

接到这个诉求后,长海路街道迅速联系了周边的黄兴花园居委希望给予支援。虽然黄兴花园社区本身预约登记的居民人数众多,居委工作人员已经加班登记核实信息到晚上8点多。但在防控疫情的非常时期,黄兴花园居民区党总书记书记孙欣没有推辞,在完成自己小区工作的同时,主动接手东方蓝海住户的口罩预约登记工作。连续两日在有限的人手中抽调2名居委干部和志愿者在酒店式公寓大堂设立登记点,为住户开展口罩预约登记。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