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远程学习,居家办公,打好每个人的防控战
2020-02-06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郦亮

上海市人民政府今日发布《致全市各企业书》,要求灵活安排分批返岗,“希望各企业尽量安排员工错峰返沪,统筹调度、科学制定复工复产计划,灵活安排员工分批返岗,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有序组织复工复产;鼓励结合各自实际采取弹性工时、远程办公、居家办公等措施。”昨天,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也宣布,上海各级各类学校2月底前不开学。这是上海第二次推迟开学时间。     

可以说,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居家抗疫仍将是部分上班族和学生生活的常态。这个特殊的春节,在家刷手机、数大米,或者安于“床以外就是远方,上厕所就是出远差”的生活结束了,灵活复工复学的日子已经开启。居家抗疫,更莫忘不负韶华。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新春团拜会上对全国人民发出的号召。我们向往美好生活,我们就应该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姿态去创造这种生活。疫情虽然限制了我们的物理活动空间,但不应因此消极懒怠,尤其有现代网络移动技术加持,即便足不出户,同样可以有所作为。        

所以,对那些疫情阻隔还不能立即到岗复工的人员,通过“云办公”的方式,依然可以为企业发展,为缓解疫情对于经济运行带来的冲击,奉献自己的一份力。学生也是如此 ,“停课不停学”,可以通过在家自习或网上学习的方式来增长知识、推进学业。上海市教委正组织编写《寒假生活》(补充版),2月中旬将以电子形式下发到每个学生手中。         

居家抗疫的这段日子,正是考验每个人定力,考验每个人奋发有为之心的契机。唯有保持这样的积极姿态,当疫情过去,当阳光冲破阴霾的时候,才能释放积蓄的力量,意气风发地投入到美好生活的创造中,才会无愧于时代。         

我们注意到,云技术在此次居家抗疫、不负韶华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17年前SARS疫情来临时,我们还没有广泛成熟的技术应用。如今云技术成为了我们只争朝夕的有利武器。通过线上工作平台、在线会议、远程协同,上班族们合力完成许多重要的工作,为单位的运营齐心协力。

至于学生,很多出版社最近开放了电子图书资源,供人们在家免费下载阅读,这是“云图书馆”。博物馆推出了“云博物馆”,坐在家中即可纵览数千年历史。还有一些老师开设了“云课堂”,在线教书育人。

可以说,云技术已经成为这个特殊时期的一种积极生产力。通过将硬件、软件和网络联结起来,实现数据运算、储存、处理和共享的云技术正在大显神威。无论是实现远程工作的“云办公”,还是推动孩子自我提高的“云课堂”,都可以在减少人员集聚、保护市民健康、切实帮助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实现人不在场但工作、学习在线。让作为社会螺丝钉的每一个人即便足不出户,也能参与和推动社会的持续运转。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特殊时期,云技术是一个激人奋进、维持社会运行的推动力,同时,也为现代移动办公和远程教育的应用探索与未来发展提供了实践样本。   

总之,即便困于家中,人们依然应该也可以继续为社会的发展出力。居家抗疫,莫忘不负韶华。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郦亮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