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日记|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我们需要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理解
2020-02-12 上海

编者按

除夕夜,上海136名医务人员组成的医疗队,紧急驰援武汉,全力支援武汉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大年初四,本市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再次启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医疗队之一的查琼芳就是其中一位白衣战士。2020年2月12日,连续忙碌多天后,她从前线发来了战“疫”日记。

═══         第十九天     ════

2月11日,武汉阴天。

清早,我从小组群里得知一个坏消息:我们的18床和19床病人先后离世了。这让我好不容易平复的心情,一下子陷入沮丧中。

18床是位有基础疾病的89岁老先生,曾多次联系过他家属,告知预后不太好,作为医护人员,我们从没放弃,哪怕只有一丝丝生机,我们也在竭尽所能,用高流量氧、无创呼吸机等多种救治措施,遗憾的是,最后他还是因呼吸衰竭和肾功能衰竭而离世。

19床病人是个50多岁的中年男性。在我们接手的第一周,他始终处于烦躁状态,甚至动手抓护士的衣服,然而第二周他却进入了抑郁状态。他会趁护士不注意,拉下他的呼吸机面罩,从而使得氧饱和度下降到20%多。此外,他拒绝进食。我曾经多次劝过他,试图鼓起他求生的欲望,告诉他所有医护人员从没有放弃他,他的家人也没有放弃他,并向他转达了家人给予他的关心。让人痛心的是,他最后还是离开了。

生与死之间的一步之遥再次令我抱憾,我们从没放弃救治任何人。

从朋友圈看到武汉机场的评论:一些医护人员在倾诉机场的办事不力,而机场工作人员在陈述工作有多辛苦。我只想陈述一个事实:我们医疗队大年初一凌晨2点到达武汉机场的时候,武汉机场只有我们一架飞机。三辆大巴先把我们接到酒店休息,一个多小时以后我们的行李才到达酒店。行李不在身边,我们也担心过是否会丢失或者被人领走,这里面毕竟带着我们的防护物资和救命医疗物资。但是,最后我们的行李一件不少。机场工作人员很辛苦,凌晨三四点帮我们把行李全部搬下来。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我们需要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理解。

今天夜班,我需要在白天多睡会儿,补充体力。睡醒后的我无所事事,不想看书,也不想刷微信,不想让自己的心情再起起落落。自从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开始接收病人以来,我有空就会盯着不远处的方舱医院,观察那边的动静。方舱医院距离我们居住的酒店很近。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的后面,两道黄色的隔离栏隔出了一个区域。清早开始就能看到穿着自己服装的人员在区域里散步。

6点准时接班,今天值夜班的是三位女性,我是其中之一。我们重症病房,20多名医生里只有4位女性。今天是第一次3位女性同时值班,我们的压力也很大。两名是呼吸科的,另一名则是中医,没有重症科医生。中医出身的周医生最紧张,我最坦然,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嘛。我们三个人在办公室门口合影一张,留作纪念,发个朋友圈——三名女将值班!给关心我们的人报个平安。

盼今夜无殊。

★  个人档案 ★

45岁的查琼芳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仁济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中共党员。 

执笔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