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日记|街上的人很少,心里的人很多,我们是行走的“沟通板”
2020-02-18 上海

编者按

夕夜,上海136名医务人员组成的医疗队,紧急驰援武汉,全力支援武汉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大年初四,本市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再次启程。上海市杨浦区中医医院护理部主任肖燕就是其中一位白衣战士。2020年2月17日,在连续忙碌多天后,她从前线发来了战“疫”日记。

═  第二十五天  

我是一个出生在春天的女孩,这个春天注定不凡。来到武汉已经三个星期了,我也从最初的忐忑无措,到现在淡定面对一个又一个难题。我们在武汉三院工作,入住于海庭龙安酒店,边上的光谷步行街有不少欧式风情的建筑,疫情前这里应该是武汉地标性观光景点,商铺林立、游人如织,如今已是另一番景象……

街上的人很少,心里的人却很多!每天和家人视频的那刻是一天中最温暖的时刻。女儿年前掉落的门牙还没有长出的迹象,我反复叮嘱她不要舔,当心长成“小扒牙”!女儿说:“妈妈,从你离家后我没有出过门,每天上午做数学题,下午写字写拼音,晚上爸爸教我读英语,还帮奶奶扫地包春卷,很忙的!”婆婆让我不要担心她们,单位领导已上门探视,每周家里也会收到蔬菜肉蛋等生活物资。

上海单位的工作群里每天能“看到”大家忙碌的身影:回沪医护人员的隔离统计、防护用品的统筹预算、疫情防控的应急预案演练……虽身在武汉,但我是护理部的负责人,每个科的护理人力调配、护士的安全防护、后勤配送的恢复等事宜,我都远程遥控,在线指挥。

我在武汉三院这边负责一个病区的护理管理工作,带领着一批来自上海各区及武汉当地各科室抽调的近三十名护士,大家经历不同、习惯不同。摆在我面前有诸多难题:需要在最短时间内打磨队伍,让团队快速融合起来;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减少护士感染风险……三十几个护理兄弟姐妹都是我的“心上人”,我要带大家一起安全回家!

病区里的患者更需要我们无微不至的呵护:35床今天刚入院没准备水杯,我们为她悄悄送去了一些一次性杯子;23床病人尿布快用完了,家人应该来不及送,我们先把值班室里备用的给他……每天这样的交班都在科室微信群里留转。

在疫情一线工作以来,好像已经习惯N95口罩、防护服、护目镜、手套的相伴,我们认不出彼此,因此会在最外层的防护服写上名字或相互的昵称。

这次的疫情,给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和人民带来深深的伤害。隔离病房里的患者会有紧张、焦虑、抑郁、孤独等情绪,他们需要交流、疏导、沟通。

“你们是从上海来的?”“小高,你今天早班?”“刚才那个是护士长?”“玲玲,加油”……我发现,病人知道我们谁是谁,他们很关注我们衣服上写的名字和信息,我突然找到了这一特殊情境下护患交流的好渠道!于是,我在防护服上写下了诸如“滚蛋吧,病毒君!”“吾辈白袍、誓护苍生!”等加油的话语。

还有武汉方言:“屋里人都等到你带(家人都在等着你)”“葛自嘎加油(给自己加油)”“轴你呀康复(祝您康复)”……

这身白衣是我的防护,也是对你们的祝福!愿能给予你们的不止是治疗和护理,还有力量和爱的传递。我们愿做这行走的“沟通板”。

★ 个人档案 

肖燕,1981年出生,中共党员,现任上海市杨浦区中医医院护理部主任。从事临床护理工作21年及15年护理管理经验,特别是在心血管病、糖尿病护理方面经验丰富,是上海市护理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伦理工作委员会委员、内科专委会糖尿病学组组员。

接到组建第二批援鄂医疗队的通知,在广州休假的肖燕,通过微信率先向医院提交报名申请,并立即终止全家旅行的行程,第一时间回到上海,为出征援鄂作行前准备。“扛起希望、义无反顾。武汉我来了!”这是她在临行前写下的一句话。到达武汉后,她临危受命,在武汉市第三医院某病区担任护士长工作。

执笔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