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党员最美守护者|人生第一次被病人称为“宝宝”!几度被暖到泪目!
2020-03-23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护师虞亚琪,是第四批国家中医医疗队员,如今的工作是在武汉雷神山医院C5病区。对于“换了一身衣服、换了一个地点工作”这件事,她可足足隐瞒了妈妈近40天。虞亚琪同时也是一名党员,一名在大学里就入党的“90后”。眼看着一批批在前线火线入党的医护人员,她也跟着一遍遍重温入党誓词,在抗疫的最前线锤炼党性,把初心落在行动上。

  妈妈至今不知道女儿在武汉一线  

“家里只有爸爸知道我在前线,妈妈到现在也不知道呢,我怕她心理脆弱。”虞亚琪为了“伪装”好自己的日常,朋友圈上的“行踪”变得分外谨慎,但凡可能留下的蛛丝马迹都不可以露出,为此还专门对敏感的内容做了屏蔽。

龙华医院医护人员首批驰援武汉是在除夕。那时,虞亚琪已经在安徽老家了,但当自己所在科室的领导在群里发布招募通知时,虞亚琪想都没想,直接报名。“我有呼吸科工作的经验,那一批的三个老师,其实都是曾教过我的,我也是一名党员,我内心特别想跟他们一起战斗。”

在虞亚琪心里,这亦是一种职业的期望,用自己所学的去帮助最需要的人。“我觉得,这也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具体体现。现在,任务来了,我肯定是要去做的,没有丝毫的犹豫。”

第一批名单上没有虞亚琪的名字。春节后回上海开始上班,虞亚琪清楚记得,那天是情人节,晚上六点半又出了名单。次日早上十点通知,两小时后集合。临行前在医院宣誓时,作为曾参与雷神山医院“云监工”的虞亚琪才知此行驰援的就是雷神山。

  自己搬运物资参与病房开科  

正是去一所10天完工的全新医院,医疗队成员也参与到了医护之外的许许多多工作。

抵达武汉当晚,医疗队整理物资到凌晨两点,第二天一大早,大家又神采奕奕地前去雷神山医院准备开科事宜。当时,上海国家中医医疗队龙华医院分队副队长、龙华医院护理部副主任陆巍问了一句:“你们有谁经历过开科工作吗?”周围战友一致摇摇头,陆巍笑着鼓励“大家加油”。

之后,虞亚琪才深刻感受到这是多么复杂的工作。开科的那几天,每个人都是超过12小时的高强度运转。医疗队里龙华医院共30人,8名男医生和22名女护士的组合。虽然,男士们承担了大部分的体力劳动,每次运送物资总是搬运最重、最大件的,但护理姐妹也没有一个是娇滴滴的。

“我们验收病房,可谓是万分小心,千般仔细。就连垃圾桶都是我们自己组装的,因为实在是没有人,全部都自己上,所有的物资也都是自己搬运的。”虞亚琪坦言,病房等着接收病人,如果不是每个人都主动多去承担一点,事情是没有办法做好的。

“我们只有两天的时间,非常紧急,要把‘毛坯房’搞成‘精装修’,既要速度又要精细。”因为库房距离病房有一段路程,虞亚琪就和两位姐妹先去库房领物资。第一次前往时,姑娘们甚至没有来得及戴一副手套就赤手空拳上阵了。大家力气不大,但毅力了得,即使是搬一会儿放下来歇一会儿,但终究是在靠近终极目标。

年轻人的乐观精神,让寒风中的一次次“蚂蚁搬家”毕生难忘。“把物资一点点搬上卡车后,我们坐着卡车去病区。生平头一次坐上卡车,大家一手挡着物资,一手比着‘耶’笑对手机的镜头。大家开玩笑地说,就当是做敞篷车饱览湖区风光了!”

一直到当晚洗澡,虞亚琪才发现,包括膝盖、手臂等好几处,早已因搬运时的磕磕碰碰留下了深深的乌青……

  不因条件艰苦而退缩却被病患暖到泪目  

病区工作步入正轨前,为了节约物资,30个队友硬是轮流仅用一套防护服完成了数次的穿脱培训。

“从没因条件艰苦或是困难艰巨而退缩、流泪,但却几度被病人暖到泪目。”虞亚琪怎么也不会忘记自己穿着防护服、戴上护目镜、面屏、双层手套全副武装第一次出现在病区时那种有点笨拙、有点紧张的心情。

她面对的第一位病人是一名中年大叔。大叔仿佛有着透视眼一般,宽慰道面前的“大白”:“小姑娘,你们是不是要帮我们打针了?你们不要怕,你们本来就特别辛苦,戴着手套、眼镜,没有关系的,你们多打几针好了。”

瞬间,虞亚琪就被暖到了。自己的确是在担心扎针要是扎不进怎么办?万万没想到,病人可以细心到这样的程度,他们反而主动安慰大家。“这句话减轻了我很多顾虑,让我特别动容,也让我信心倍增。人与人之间的理解,真的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了!”

病区里,还有一位五六十岁的阿姨,相对重症,带上氧气面罩,氧饱和度还是不到90。每次护士们喂饭,时间也是一般病患的2-3倍。“我一边帮她喂饭,一边特别心疼,喂一口就赶紧帮她把面罩戴上,然后她在嘴巴里面慢慢咀嚼。”

终于吃完了饭,稍事休息。虞亚琪想着,要不跟她聊一点什么?还没问出口,阿姨突然跟她说了一句:“谢谢你,宝宝!”

“我当时就愣住了,我从来没有听到陌生人叫我宝宝。”虞亚琪说,当时自己又狠狠地被感动了。“您放心好啦,我们过来这边就是为您服务,照顾您的。”

穴位敷贴、艾灸疗法、八段锦功法、中药香包……中西结合优质护理,是虞亚琪所在医疗队的特色。而每次送患者出院,一张张“痊愈”证书都会郑重送上,此时的虞亚琪总是止不住开心。有位患者开玩笑说:“在这里每天被你们精心照顾,回到家真担心不适应呢!”

这次疫情,让虞亚琪感觉,人与人之间变得亲近了许多,更有共情,更加团结,更加战无不胜。“所以,我现在更觉得疫情是对我们的一场考验!”

  在抗疫前线的一次次实践中锤炼党性  

“我们只是换了一身衣服、换了一个地点工作。”虞亚琪概括得简单,但她自己心里明白,这场战斗终究不一般。

在上海,护理工作在技术方操作会多一点,但是在武汉,护理是全程全方位的,包括给患者送饭打水、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特别是初期12个小时以上的工作、模糊的护目镜、两至三层的手套、汗湿的手术衣、脸上不时被压出的“天使印痕”甚至是破皮,都让虞亚琪的内心变得更加坚强而勇敢。

在雷神山的日子里,对虞亚琪这名“90后”党员而言,亦是在一次次生动的实践中,在抗疫的最前线锤炼党性,把初心落在行动上。

在这次抗击疫情的斗争中,以“90后”为代表的青年一代挺身而出、担当奉献,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也让虞亚琪心潮澎湃:“非典”时期的宝宝们也到了守护大家,挺起脊梁的时刻了!

记得一天下班的时候,临时收到通知要转运16个病人,已是精疲力竭的虞亚琪和两个组长二话不说,就与接班的三个小伙伴一起转运了这16位病人。

“能多做一点是一点。”虞亚琪认为,必须保证自己手头工作很好地完成,这也是一个党员对自己严格要求的具体表现。

而今,上海援鄂医疗队开始陆续返沪,病人们也天天打听着大家的归期。每每此时,虞亚琪总是轻声道:“我们会保证你们每一个人都康复出院才会走!”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