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就医到底“行不行”?老人能“搞定”吗?来看记者的体验→
2020-04-12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施剑平/图

疫情期间,上海互联网医院“帮了大忙”。据不完全统计,疫情期间至少有10余家互联网医疗平台推出在线问诊专页,调动医生10万余名,超过400万人次在线上咨询。互联网看病究竟怎么看?有没有效果?记者带着家中老人,体验了一把。

  如何在网上看病?  

字体很大,操作不难

如何在网上看病?记者在首家互联网公立医院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贯众互联网医院上进行了尝试。

下载“上海徐汇云医院”App后,点击“进入主页”,就可以看到主页中有“我要看病”一栏。由于目前处于疫情期间,其中还特地划分了“慢病”和“新冠”两类,字体也是适合老年人一眼看到的特大字体。下面还细分为配药、预约、报告、健康等分栏目。

点击“慢病”页面,进入后会看到所有在岗医生的介绍。页面上方会显示在岗人数,每位医生的科室、职称、职务和擅长疾病等基础信息也都一一显示。目前可以进行互联网看病的为慢病复诊,因此慢病复诊还专门设立了工作室,点击进去同样会有医生的介绍。不过记者看到,其他病症也可以通过线上进行咨询。

点击医生头像,进入页面之后就可以选择预约线上门诊还是线下门诊。记者看到,点击进入“候诊室”,会告知前面有多少候诊患者,预计等候多久会有医生呼叫,并提醒在等候期间可以上传检验报告或提前说明病症不适的情况。

记者体验发现,从点进首页的“我要看病”到选择在岗的医生,再到进入线上诊室开始问诊,总共用时不超过30秒。预约成功后,在线上看病的方式与实际去医院看病并没有太大区别,可以实时发送文字、图片、报告等看病材料,与医生则可以通过语音和视频通话进行交流,开出处方配药。如果不是疑难杂症,一般的小病、常见病、慢性病,通过互联网医院进行复诊的确可以方便很多。操作方式对于不太懂互联网的老人来说也一点不难。

  网上能不能看好病?  

看病方便,针对复诊

据悉,目前互联网医院主要针对复诊病人,尤其对于腿脚不方便、多慢性病的老年病人来说,病症简单,问诊也很清楚,为了配点处方药不用专门跑一趟医院,很是便利。

70岁的高血压病人吴先生告诉记者,他已经在家里使用过徐汇区中心医院的云医院。“视频会诊就是面对面,实际上就像到医院看病一样的,没什么区别。”他看病的主要目的是定期复诊,然后配一些药,看完之后医生下了单子,过几天药就会配送到家。“很好,以前去挂个号排个队也要一两个小时,现在我就在家,也不用排队,半个小时就可以了,像我这种老人还能避免到医院去感染到其他毛病。”

4月10日下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风湿免疫科王骁医生通过网络视频面对面的方式,为一位来自江苏盐城的患者陈先生复诊开方,这是上海第一张中草药互联网处方。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互联网医院也正式上线,以中医医院的身份加入到了互联网医院行列。 

记者了解到,互联网医院不仅给不方便就医的老人带去福音,也方便了不少外地患者。龙华医院的患者陈先生患强直性脊柱炎多年,得益于龙华医院风湿免疫科的中医药治疗,病情明显缓解,关节功能不断恢复。虽然陈先生能坚持每次到医院就诊治疗,但由于家住外地,又加上疫情的原因,近期的复诊还是给陈先生带来了不少烦恼。“这次中医也能线上复诊了,还能送药上门,对我们外地看病的人来说实在是太便捷了!”

  今后还有哪些病可以上网看?  

完善体验,增加专家 

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是上海首家获批互联网医院牌照的公立医院。早在2013年,该院就开始了互联网医疗的探索,2015年正式推出了“徐汇云医院”App。拿到牌照前,App就已经向全国180余万人次提供了医疗服务,注册用户也有17万人之多。

截至上周,使用徐汇云医院App看诊的人数已经超过10000人次,互联网医院主要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复诊,至今已开出2300张处方,处方药品会由上海具备药品配送物流资质的公司尽快送到患者的家中,快递上门的已有1600张,市民可以通过随申办平台实现线上医保结算。据悉,如果患者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在App上做好预约,医保卡支付好以后,到约定的时间直接做检查即可,不需要另外挂号付费。

据介绍,目前“云医院”上的医师均具备执业注册医师资质,独立临床工作经验3年以上。他们通过固定排班时间+患者预约时间+个人碎片化时间,在“云端”为病人进行咨询。

该院表示,今后互联网医院的功能还将尝试进一步拓展和完善。如进一步改造优化诊疗流程、改善患者就医体验,让来自呼吸内科、全科医学科、心内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等专业专家团队的在岗医生进行“面对面”视频诊疗等等。

对于互联网技术尚不能实现在线把脉的功能是否会影响诊疗过程的问题,龙华医院王骁医生则表示,通过互联网医院就诊的患者多是病情稳定的复诊病人,医生对复诊患者的整体情况比较熟悉,此外还可通过其他诊疗方式进行补充,因此并不会影响诊疗。对于初诊、病情不稳定、需要定期复查的患者,他也提醒病人还是应及时线下就诊。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施剑平/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