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新姿势|舌尖上的“彩虹”,你想不想尝上一口?
2020-04-23 青年

═ 编者按 ═ 

宅家的日子里,上海高校学生们在各种尝试中,收获了不少新技能:烹饪“彩虹饭”,巧手DIY,直播学习……青年报·青春上海推出的高校学生“宅家新姿势”系列报道,在高校开学前,与大家一起回顾宅家生活的点点滴滴,也以别样方式,迎接即将到来的校园生活。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文 受访者/视频、图

舌尖上的“彩虹”,想不想尝上一口?线上教学的这段日子,有这么一批大学生,虽家乡偏远僻小,但却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活动和传统技艺。上海海事大学的少数民族学生们在家学习之余,也有着多样化的民族特色活动,传承着民族文化。下面就跟随记者一起来看看他们的宅家生活秀吧。

▎舌尖上的彩虹  ▎

  制作七色糯米饭  

李朝霞就读于上海海事大学英译专业,自疫情开始,全村开启了坐月子式的“苦中作乐”。不过,也正是这场疫情,让她在家乡过了久违的布依族“三月三”的习俗活动。

“今年的三月三没有往年热闹,但记忆中的彩色糯米饭必不可少,而且全天然无公害!”李朝霞告诉记者,所谓的“彩色”是用天然染色性植物给糯米上色。用天然草本植物的汁液,将米饭染成色彩鲜艳、七彩斑斓的彩色米粒,不但色泽饱满明亮,而且味道清香。常见的颜色有紫、红、黑、黄四色。“用紫蓝草染紫色,苏木可上红色,枫叶可化为黑色,迷蒙草可染黄色。家乡人民就地取材,用这些特有的植物加水煮沸后浸染而成。”

煮熟的糯米米粒饱满,散发着植物特有的清香,口感柔软有弹性。彩虹般的七彩糯米饭,让人馋涎欲滴,植物里独有的微量元素也对身体有所帮助。“在淘米、上色、浸泡、蒸煮忙碌了半天之后,不仅能收获香喷喷的彩色糯米饭,还有一双一时半会儿洗不掉的‘花手’。”李朝霞解释道,在当地有着“花染手,好兆头”的说法。

民以食为天,虽然一碗米饭的清香终会淡去,但李朝霞与家人一起制作彩色糯米饭的美好时光愈久弥深。

▎指尖上的针线  ▎

  绣制水族马尾绣  

蒙小雪就读于上海海事大学英航专业,她的家乡位于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美丽的景色,古老的文化,当两者结合在一起,三都成为镶嵌在贵广高铁上的一颗明珠。

“起初在家的一个月,我感到有些无聊、焦躁,这时我看到妈妈拿出我们水族特有的马尾绣来绣,一下子吸引我的注意力。”蒙小雪告诉记者,水族的马尾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由水族妇女世代相传,极具民族特色。以马尾作为重要原材料的一种特殊刺绣技艺,有刺绣“活化石”的美誉。

古色古香的马尾绣看得蒙小雪心痒痒,但是她的妈妈起初并不同意她学马尾绣。“我后来才知道妈妈是怕我的手被针扎,因为马尾绣的绣布不是普通布料,它的绣面非常硬,摸起来像硬纸板,绣制难度非常大。”在一番软磨硬泡之后,她总算如愿以偿。蒙小雪害羞地告诉记者,虽然跟着妈妈学了一阵,也仅仅是对民族特色传统手艺有了初步的了解。

一针一线之间,穿的是线,磨的是心。“马尾绣工艺有水族独特的制作技艺。”蒙小雪回忆道,将绣线盘绣于传统刺绣或剪纸纹样的轮廓上,再用7根彩色丝线编制成扁形彩线,填绣在盘绣花纹的轮廓中间部位。蒙小雪告诉记者,学习马尾绣后,她感到上网课的时候能够更全神贯注,这或许就是民族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文 受访者/视频、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