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要正式登台了,憋了许久的艺术家们有话要说
2020-05-19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明天,一众艺术家将正式登台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在百名观众注视下,完成一次“准复工”式表演。阔别舞台四个月,其间他们在干什么,现在又是什么心情?开演前,记者采访了女高音歌唱家黄英、昆曲王子张军等四位艺术家,他们都是唏嘘不已。

  想念舞台,万分雀跃  

明晚,东艺即将举办5·20·“浪奔浪涌·艺路向东”公益演出,兴奋的不只是留言说“已经想念剧场想念到把手机铃声都换成开场提示音了”的观众,还有艺术家。

作为国际知名的中国女高音歌唱家,被誉为“东方夜莺”的黄英表示自己是一名表演艺术家,表演艺术家要站在舞台上才是真正的“活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沟通,观众的掌声,音乐厅的氛围,这种情感上的交流才是王道,是人们乐此不疲追求的真谛”。多年前从海外归国后至今,她举办的两场个人独唱音乐会都在东方艺术中心,“一名歌唱家只有脚踏实地站上舞台,享受音乐,享受舞台,享受掌声,那一刻才让一切有意义。”

昆曲王子张军则说,戏剧有很多种存在形式,但剧场的不可替代性才是戏剧艺术的生命力之一。“光有空间,没有观众,这样的一部剧是不完整的。”他说,剧场演出的美妙在于演员和观众一起在这个空间里形成一个圆圈,演员在台上能感受到这一轮轮互动的圆圈像潮水般一波又一波层层涌动,令人兴奋且着迷。

“像我主演的当代昆剧《春江花月夜》,在东艺首演后又到全国各地巡演,每一场演出,同样的台词,虽然尽量做到拷贝不走样,但最终呈现的内容还是不完全一样的,因为在场的观众给予的反馈是完全不同的。剧场的魔力就在于观众不仅仅是来赏戏的,他们自己也置身于其中,成为戏剧的一份子。”张军说,特别当阔别剧场几个月,愈发让他觉得在现场演出的一切经历都非常值得珍惜。

已经在东艺驻演十一年的海上雅乐的创始人王珑同时也是一名古琴扬琴演奏家,她说,在这里最大的意义是演员和观众情感的直接交流,“踏进剧场那一刻,好似每个人手中都拿着一份全新未开封的剧本,喜怒哀乐个中滋味,只有自己能体会。”

刚刚度过六周岁生日的中国流行美声组合力量之声,成员之一余笛认为,剧场是音乐和观众进行“亲密对话”的一个平台,也是传递音乐力量和情感的重要介质。尽管线上开音乐会很新鲜,但一切还是要回到最初,回到舞台上。

“赶紧来剧场吧!”他们这么对观众说。

  坚持直播,苦练内功  

因为疫情宅在家里的日子,他们都没闲着。

线上开教研会、线上面试研究生,线上授课……作为上音声歌系的专家教授,黄英专门购置了网课老师必备的硬件设备,只为了给学生呈现更好的网络课堂。几个月下来,黄英感慨科技发展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但更加凸显了面对面沟通的不可或缺性。”

线上LIVE最有经验的张军,两个月做了42场直播,其中两次100万人次的大型直播也让他记忆深刻。他说尽管直播能从不一样的角度获悉观众的热情,但无法实时感受到台词的能量和观众的氛围,观众和自己之间那种互相影响的共鸣在网络上不存在了,“不过还好有弹幕。当然,作为艺术家,越是这样的时刻越要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保持状态,继续修行磨炼。”

王珑和余笛也在疫情期间做了不少直播,同时,“还在家进行了一些创作”,但更重要的是,这段时间他们都沉淀了下来,思考艺术未来的传播模式。

“状态和热情比以前更多了,但这也让我们对线下更加期待。”他们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