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大考”下,上海“两网”建设水平跑出又一个“加速度”|两会代表委员履职记
2020-05-23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施培琦/图、视频

一网为全民,一网管全城。疫情“大考”下,上海“两网”建设水平跑出又一个“加速度”。昨天下午举行的上海团全团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政府秘书长陈靖说,高效协同、精准精细、科学依法、“两网”支撑是上海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词。与此同时,全国两会上,代表和委员也纷纷对上海“两网”进一步建设提出真知灼见。

  ◆  一网通办  ◆  

今年实现企业、市民办事“两个免于提交”

今年是上海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的第三个年头,也是攻坚提升之年。依托本市越来越丰富的电子证照库,个人和企业越来越多的事项,可以通过登录网站或“随申办”APP,实现“不见面办理”。高效办成一件事,从“能办”走向“好办”的背后,是“一网通办”持续推动城市治理更大力度、更深层次的改革。

记者获悉,今年,“一网通办”要实现企业、市民办事“两个免于提交”,也就是本市政府部门核发的材料,原则上一律免于提交;能够提供电子证照的,原则上一律免于提交实体证照。

作为全市率先试点全面实行“两个免于提交”的杨浦行政服务中心,依托上海市电子证照库、“随申办”APP后端统一接口支撑,现在已经实现240个事项均可通过事项清单调用电子证照库,实现证照免提交。

“想不到我的个人信息,护士执业证书、身份证全部进去了,在线亮证确实方便了不少。”前来杨浦行政服务中心办理业务的护士罗女士对窗口政务“亮证核验”一体机赞不绝口,“以前来办事都得带很多证件原件、复印件,现在在线亮证,只需要下载一个APP,刷个脸授权,我的个人证件就可以随时拿来刷一下,再也不用因为少带一张证白跑一趟了。”

 除了“两个免于提交”正在加速快跑外,“一网通办”也正从“侧重行政权力事项”向“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并重”转变,从“能办”向“好办”转变。

今年疫情期间,“一网通办”推出了“不见面办理”专栏,从3月至今,该专栏可办理的事项逐步增多,到本月底不见面可办理事项将达到50项。这TOP 50事项的办件量被发现时最高频的,占到了所有个人事项办件量的95%左右,极大方便了老百姓。

上海大数据中心主任朱宗尧表示,目前,“一网通办”总门户已接入2321项服务事项,其中,行政审批事项已应接尽接,82.1%具备“全程网办”能力,93.87%具备“最多跑一次”能力。实现办事时间总体减少59.8%,办事材料总体减少52.9%。收到130多万人次(企业)评价,好评率99.7%。切实增强了市民企业的获得感、满意度。

  ◆  一网统管  ◆  

快速推进赋能城市治理现代化提升

如果说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是“高效办成一件事”,那么,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就是为了 “高效处置一件事”。

目前,上海的“一网统管”工作已经从探索设想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其中,作为城市大脑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城运系统充分利用智慧公安建设成果和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整合接入住建、交通、水、电、气等22家单位33个专题应用,深化联勤联动,探索研发地图服务、气象服务、交通保障、应急处置等六大插件,围绕城市动态、环境、交通、保障供应、基础设施5个维度直观反映城市运行宏观态势,为跨部门、跨系统联勤联动增效赋能,初步实现“一屏观上海、一网管全城”。

近期,上海以“二级建云、三级平台、五级应用”为提升迭代抓手,在市区两级搭建城运云,整合各部门的数据、系统和网络,承担存储、算力等基础资源保障。结合“新基建”打造上海城市大脑的“六个一”支撑,奠定“一网统管”的技术基础。

记者获悉,有着25万人口、面积比浦西一些区还要大的浦东新区花木街道,在本次疫情期间,快速出台了覆盖全街道的数据信息平台,通过地图上的“颜色管理”,作出了许多提前决策。

街道城运中心张主任说,信息平台将数据与GIS系统相结合,形成“一街道一图”“一小区一图”“一楼一图”“一房一图”,每个层面的图将数据管理和维护的权限开放给相应的社区工作人员,寓数据的更新维护于使用之中。

在信息平台的第一层面就是“一街道一图”。这里,可以看到街道下辖6个社区、47个居委、167个小区的分布。在疫情期间,对其进行颜色管理,颜色偏深的是风险性相对较大的区域,代表着返沪人员越多。

“当时,境外防护人员还没有被列入重点观察人员,实际上,我们已经通过颜色管理发现有一些小区对应的色块特别深。因为,花木有很多境外人士,很多人会从国外回来。”张主任说,这样的“预警”的信息,就能为街道工作人员的疫情防控和管理带来提前预判和争取时间。

经过此疫,数据库会越用越活,对于社区的管理也将更加得心应手,实现基层社会治理“平战结合”,从“挂图作战”走向“带图作战”。

═     代表支招     

陈正宝 摄

邵志清:

让“高效处置”更加看得见、感受得到

说起“两网”建设,全国人大代表,致公党中央委员、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邵志清很有感情,特别是“一网通办”,邵志清曾担任初期方案的专家组组长。看着项目从“呱呱坠地”到一路走来交出的骄人成绩单,感到十分高兴。邵志清期待上海继续通过深化“一网通办”,加快建设“一网统管”,营商环境不断得到完善优化,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不断得到提升,从而让“高效办成”进一步精彩亮丽,让“高效处置”更加看得见感受得到。

邵志清记得,去年此时,最受上海市民欢迎的“一网通办”十件事发布,并启动“千万市民来找茬”活动,目的就是由企业和市民来评判“一网通办”工作的好坏,希望通过广大企业和市民的找茬,能够持续优化提升“一网通办”的服务水平。

作为当时的评审专家,邵志清说,评选有三个鲜明的特点,一是从优化营商环境来看,通过数据共享、并联办理,为创业者提供了便利;二是从服务市民来看,有了“随申办”APP和12345总客服等,企业市民办事更加方便了;三是围绕“一网通办”的基础性工作有了更好的支撑,比如构建了完整的支付、物流服务体系等。“通过评选,政府部门可以了解哪些事项获得了企业和市民的认可,从服务对象获得感和满意度的角度来看上海智慧政务的发展情况,也作为促使服务水平提升的一种手段。”邵志清说道。

“‘一网通办’面向老百姓和企业办事的时效和便捷度,经过持续不断推进,现在已经成为一张上海营商环境的亮丽名片。”邵志清认为,“从办好一件事的角度来看,下一步应聚焦于政府内部的流程优化再造和数据的共享应用。”

对于“一网统管”,邵志清建议,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已经发挥明显作用的区、镇级平台,市级平台与它们实现顺畅的对接。另外,城市管理中也要注重发挥市场的作用,通过多方联动实现社会共治。

═     委员支招     

曹阿民:

加快“两网”建设与“长三角一体化”建设融通

上海加快推进“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建设,这在在沪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学院副院长曹阿民看来,是一件值得大大点赞的好事。

曹阿民认为,“一网通办”更多面向公众和企业,“一网统管”建设则侧重政府自身,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新技术的出现及其与社会治理应用场景的结合,的确将为城市管理、社会治理、城市安全、风险防控和民生服务等提供现代科技支撑手段。

本次新冠疫情期间,为人员流动与疫情传播控制、抗击疫情物资紧急运输保障以及后期安全复工复产,多地运用大数据、互联网+技术推出了手机健康码或绿码,方便群众及时安全就医和服务业复工复产,成效显著。

不过,他认为,特别是我国政法领域,法、检、公、司经过多年的科技建设,已经各自初步建立了涵盖大数据收集、归集、整合、应用等的新技术平台,政法大数据正在作为重要的资源,贡献于司法办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城市运行、公共安全及风险防控等领域。但作为新生事物,当前政法大数据治理领域还存在一些发展瓶颈。

曹阿民提出,在“两网”建设中,必须从制度和技术两个方面确保国家安全、企业和个人的合法权益,统筹抓好政法大数据治理总体规划、数据仓库建设、数据标准化、数据交换共享、数据可视化、数据服务与管控、基于数据的应用创新等重要环节,并汇聚政法与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的高层次人才,建设高水平政法大数据治理技术支撑平台。

他还建议,“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建设,还应该加快与“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的融合。“只要数据有规范的归集和使用规则,做到规则先行,再在更大的范围之内铺开,就能够取得更广泛的效应。无论是对营商环境,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都将切实起到作用。”曹阿民说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施培琦/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校对:顾米一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