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李国华: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补”好青少年心理健康这张网|两会代表委员履职记
2020-05-23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诱因”复杂,也始终是代表委员关注的话题。加强对家庭的责任追究、学校做好心理教育干预、社会关爱“托底”,尤其预防网络游戏对心智未成熟的青少年造成影响,共同为未成年人织就一张心理安全健康保护网,这是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上海市委副主委、上海中华职教社副主任、浦东新区政府副区长李国华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将要提出的建言。

  家庭、学校、社会责任不到位  

医生出身的李国华,在履职过程中一直关注着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和网络游戏管理等话题。         

这些年来,因为心理问题造成未成年人的保护缺失,甚至酿就悲剧的案例层出不穷。李国华委员在调研中发现,其中,从家长、学校到社会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责任。

谈到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对原生家庭的分析不可避免。在调研中,李国华委员发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多案例中都存在着家长难以尽到监护责任的现实问题。

“单亲家庭子女、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群体及夫妻关系紧张、二胎情况增多、隔代抚养现象普遍存在,父母监护责任不到位或根本不尽监护责任,使得许多未成年人缺少关爱、与父母关系不良、生活缺失保障,甚至产生家庭暴力等,不同程度造成了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李国华表示。

缺乏关爱,使很多未成年人沉迷上网,网络游戏良莠不齐,却很容易对心智未成熟的未成年人造成影响。“学生上网玩游戏的人数不断增加,甚至会有一些自杀游戏网站,学生因为玩游戏最终真的自杀。”

家庭缺乏监管,学生沉迷虚拟游戏世界,而学校、社会“补位”的关爱和引导也还不够。李国华委员表示,近年来,虽然学校也在不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仍面临相关设施条件配备不足、专业心理健康教师缺乏等问题,特别是在许多农村学校,科学规范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没有开展起来,心理健康监测和干预机制也没有完全建立,造成学生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缓解。同时,学生心理健康防护和危机处置的社会机制也尚未建立,学生一旦遇到家长家暴、无人看护等问题,社会没有相应机构帮助学生,往往使学生逐步走入绝境。

  应适当建立社会各方责任机制  

从家庭、学校到社会,都还未能帮助未成年人织就一张无遗漏的心理安全健康保护网。这就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适当建立社会责任机制,来“补”好这张网,提前进行干预。   

李国华委员建议,首先应加强对监管人的责任追究。“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章‘家庭保护’第七条法规明确了家长的监护人责任,但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将孩子作为家长的私有‘财产’,未对家长不履行看护、家庭暴力、监护行为失当等违法行为进行追查、界定和确认,对违法者追究力度很弱,做不到真正的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没有对未成年人起到切实保护作用。”他因此建议公安部门对学生自杀事件进行死因追查,检察机关加大对违法者的追究力度,对违法者形成有力的震慑,从整个社会层面达到及时预防违法行为发生和有效惩治违法行为的目的。

与此同时,要强化各级学校的教育职能。李国华委员表示,建议政府部门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明确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用教室的配置标准、功能定位、人员编制等。“要做到量化细化,明确学校中小学专职心理教师配备标准,初、高中学校必须配备专职心理教师,小学可在‘十四五’期间逐步完成专职心理教师配备,标准按师生比1:1000配备。”

在家庭和学校都尽责的同时,社会各方也应做到关爱“托底”,履行社会责任。李国华委员建议,民政部门可在各街镇建立“未成年人社会监护中心”,负责对监护人监护行为缺失和失当的未成年人进行不同时限的有效监护和托管,并对受监护人开展必要的心理疏导。他还建议街镇、妇联、卫健委等系统共同来普及家庭教育的知识方法,传播科学育儿和教育理念,为孩子营造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从社会层面上,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要维护网络安全。”李国华委员表示,建议公安部门对网络游戏加强审批管理及发布后的全过程监控,对有害网站进行排查并及时查处,对服务器在国外的有害非法网站进行网络屏蔽等,为未成年人的上网安全提供保障。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