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共青团“四史”在校园红色地图发布,129所学校150余个项目“一键搜索”等你打卡
2020-06-28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吴恺/图(除署名外)

由团市委推出的上海共青团“四史”在校园红色地图于6月28日正式上线。点开“团在校园 上海学联”微信公众号进入地图页面,首批129所学校的150余项品牌项目都能“一键搜索”。

从地图上可“查看详情”了解项目,可定位导航,还可分享给小伙伴。150余个项目涵盖了红色教育基地、重大革命事件、红色榜样人物、历史文化景观等。特别的是,每个项目还附有预约参观时间、联系人电话等信息,方便各校之间开展交流学习。

据悉,上海共青团“四史”在校园项目自4月推进以来,前期面向各高中阶段学校、各高校征集了第一批“四史”在校园品牌项目,包括36个聚焦党史的项目,41个聚焦新中国史的项目,另有36个项目聚焦改革开放史,38个项目聚焦社会主义发展史,分别以校史志愿讲解团、校史系列课程、校史剧、校史宣传影像等形式演绎。

“选择校史文化作为重要教育载体,是因为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重要历史节点,各学校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积淀了光荣的革命传统和深厚的红色资源。‘四史’实践中取得的辉煌成就不仅仅为我们提供了时间比较的可能,更为我们展现了空间比较的现实。”

团市委党组成员、挂职副书记戴冰表示,“四史”中的伟大实践,蕴含着对青年政治引领的丰富元素,是对青年政治引领最鲜活的教科书。“四史”在校园项目建设坚持共青团政治引领主责主业,发挥共青团育人功能。新时代青年,只有以“四史”伟大实践为蓝本,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才能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道路上接过接力棒,跑出好成绩,勇立潮头、奋勇当先,砥砺奋进、破浪前行,以更加从容自信的姿态,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

地图上线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将策划发布“四史”在校园微视频展播、开展校史新媒体系列推送、沉浸式校史情景剧开发等,提升青年学生的参与感、获得感与成就感。

▎打卡点一  ▎

  二中校园里有松江第一位共产党员塑像  

受访者/图

“一腔热血,投身革命洪流;不懈奋斗,精神永垂不朽。他是松江第一名共产党员,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大肆杀害共产党人,不幸被捕惨遭杀害,牺牲时年仅31岁。他的名字叫侯绍裘。”

在松江二中的校园内有一座侯绍裘烈士的半身塑像,在这里,二中学子每年都会进行庄严的新团员入团宣誓仪式,在这里,每当有本校学生、外校学生、来访客人时,校史文化宣传团的成员必定将侯绍裘塑像作为讲解的最后一站,将他的一生以及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所做的努力娓娓道来。

若在“四史”在校园红色地图搜索“上海市松江二中”,就能查看《传承红色基因,铸就云间华章》项目简介,了解校史。

依托学生社团成立的校史文化宣传团自2017年成立后,每年有近20名社员,宣传松江二中的历史文化,同时在高一高二学生中设立校史文化课程,让更多学生了解校史。

学校团委副书记肖岚说,松江二中是一所拥有百年历史的古城名校,文化底蕴深厚,校园内的每一幢楼、每一棵树都是传承文化的好素材。“校园里有‘云间第一楼’,有雷锋碑,还有建于1934年的树人院。了解校史,也是对松江党史的深刻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正是对历史的憧憬和敬意,高二学生张艺馨成为了宣传团的一员,通过学习校史,她仿佛感受到周郎点将的豪情万丈,也似乎可以听到历届学子的朗朗书声。“学校史让我有了归属感的同时,也能成为一名传播者,让更多人了解学校历史。”

▎打卡点二  ▎

  走“模拟长征路”,感悟长征精神  

受访者/图

“壮哉长征!”走进上海市长征中学大门,远远就看到一面大型浮雕墙,展现着红军将士的英雄气概。这所建于1965年的完中,长征精神已经成为了学校最重要的德育品牌。

点开“四史”在校园红色地图,输入“上海市长征中学”,能查看品牌项目《长征精神在长征》。“壮哉长征”浮雕墙就是中学打卡点之一,在这里,清明节为英雄们献上一束花,入团日,新团员对着英雄们庄严宣誓。

此外,沿着学校的环形塑胶跑道还建设了一条“长征路”,在这条模拟“长征路”的小道上,不但有草坪、绿树,还设置了红军将士长征的主要途经点,于都出发、湘江战役、遵义会议、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

学校政教主任金嫱介绍,2017年他们又为“长征路”途经点设置了二维码,本校学生或前来打卡参观的外校师生用智能终端扫码进入,可以通过音乐、声光、动画,在图文并茂中学习红军长征的历史,感受长征精神。

在金嫱看来,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学生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他们学习新中国史也很有帮助。

为了帮助学生学习,学校通过主题班会、团课、队课以及校本教材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长征这段历史,长征师生“重走长征路”活动也连续开展了12年,通过“线上+线下”的模式,让学生懂得长征精神所蕴含的坚持不懈、艰苦奋斗、勇于进取等深刻内涵。

▎打卡点三   ▎

  在线看原创舞台剧,感受改革开放进程  

受访者/图

“修路架桥,同济强项。代代同济人,都有报国心,堂堂同济人,都是普通人。”台上场景切换,便来到了1991年6月20日,南浦大桥主桥合拢前一天的大桥施工现场指挥部。

这是由同济大学教师自编自导、百余名同济师生参演的大型原创舞台剧《同舟共济》中的一幕,如今只要点开“四史”在校园红色地图,搜索“同济大学”,就能在线欣赏。

舞台剧由序幕“共渡无嫌”及“医工栋梁”“内迁流离”“李庄浓情”“报国泣血”“风云际会”“驱散黑暗”“情牵同舟”“最美风景”“责任永恒”九个场景片段及终章“奇迹闪光”组成,历时两个多小时,全景式讲述了同济建校、内迁、抗战、李庄办学,新中国成立后院系调整、改革开放中的重大贡献及展望未来的同济百余年历史。

就如南浦大桥的建造,1987年,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的项海帆教授提笔,吁请自主建设上海南浦大桥。“中国的桥梁工程界完全有能力自己设计和建造像黄浦江大桥这样规模和技术难度的大跨度桥梁。”

到1988年12月,以同济大学提出的“叠合梁斜拉桥”为实施方案的上海南浦大桥正式开工建设,大桥除了钢梁的钢板和拉索的钢丝是进口的,其余全都是国产,体现了高度的自主建设。

同济大学团委书记陈城说,分享这部舞台剧,是因为该剧将爱国奋斗精神有机融入到年轻人喜爱的舞台剧形式中,不同的场景片段也能让青少年看到改革开放后,青年的奋斗与情怀,凝练新时代爱国奋斗精神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意义。

▎打卡点四  ▎

  听一堂宣讲课,了解社会主义发展史  

受访者/图

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的马佳雯最近忙着“备课”,作为华师大“新时代宣讲团”成员之一,她和小组成员进行了多次讨论,为社会主义发展史备课,目前确认了宣讲框架,准备从社会主义五百年、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确立和社会主义进一步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这三方面展开,届时他们会准备讲稿、PPT、录屏的视频课件。

作为新中国第一所社会主义师范大学,华师大有丰富的校史资源。2018年,校团委成立华东师范大学“华实”校史宣讲队,负责迎新入学校史宣讲工作、部分校史馆志愿宣讲工作以及配合校档案馆进行相关校史研究。

不同类型、主题的校史剧目也陆续推出,如孟宪承书院的舞台剧《大师》、光华书院的校史剧《光华·光华》等。

如今点开上线的红色地图,输入“华东师范大学”,就能查看《华东师范大学新时代宣讲团之校史宣讲团项目》,聚焦社会主义发展史,感受奋斗精神。

校团委表示,华东师范大学新时代宣讲团正在培育阶段,目前约40余名成员,分为15支小分队,按照不同的宣讲主题分设“四史”、扶贫和校园宣讲三个板块。

马佳雯在备课过程中学到不少历史知识,她觉得,了解“四史”可以让青年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现在所处的新时代究竟是怎么来的、由谁缔造,“而其中蕴藏的精神和情怀是不朽的,我们立志、学习、为人的过程中,也都需要那份为国为民坚守一切的情怀。”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吴恺/图(除署名外)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