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社区特色文化牌成为街镇文化建设的重要方向,用高质量文化活动吸引社区居民
2020-07-23 专题

梧桐院里的四史教材。青年报 杨颖 摄

随着上海各基层街镇精神文明实践站建设的推进,社区文化建设成为一项重要工作。现在,当你走进上海的大街小巷,常常会出乎意料地发现,百姓文化建设的质量和层次越来越高,社会参与面越来越大,阿姨妈妈们对于文化艺术的追求也越来越“专业”了。

青年报 杨颖 记者 孙琪

邬达克见证的邻里情

乌鲁木齐南路66号,是邬达克设计的一栋洋房,这幢保护建筑,在徐汇区体育局搬离之后,被命名为“66梧桐院·邻里汇”。走进院子,迎面是一面铁艺墙,墙上,夺目的党徽下,刻着两行宋体字:“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天平街道党工委是这样定义这座建筑的:“是党建引领下的社区治理综合枢纽,是您家门口的邻里共融客堂间,也是风貌浓郁的高品质生活体验地。”

“把最好的给百姓”,是当初将66号腾出来的初衷。但是,人民城市如何“为人民”,却是基层党组织面对的一张考卷。“最好的”不应该仅是建筑,天平街道党工委在定位这一项目时,引进了新时代精神文明实践站的概念,于是,“66梧桐院·邻里汇”就有了超然于诸多社区活动中心的个性和特点。一楼,还原了客厅,居民们餐前饭后在沙发上小坐,看看墙上跟天平街道相关的历史文化名人照片,聊一聊身边事。三楼,则是天天影吧,许多老人早早要了排片,开映前就等候着。

二楼的大议事厅有各类互动讲座,同时它也被称为“家门口的四史馆”,沿墙陈列着天平街道的四史教育素材——这里有一批曾经在天平街道生活和工作过的优秀共产党员和历史文化名人爱国爱家的事迹,有宋庆龄《向中国共产党致敬》手稿仿制件,有陈毅元帅的史实,有叶叔华的题词,也有新时代杰出人物如姚明的事迹。这些都激发了参观者对天平街道居民身份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提升了社区中心的文化档位。

新时代,如何理解“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宗旨,最能体现基层党组织党建的水平和能力。天平街道党工委用一个鲜活的案例,形象地诠释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把最好的给老百姓”。

社区活动常见大师出没

从各家街道的文化配送菜单中,我们看到了很多大师名字,越来越多以前从事高雅文化、服务高雅人群的专业人士,开始出没于社区中心,跟老百姓打成一片。在天平街道邻里中心“小舞台”,一个别开生面的展览刚刚开展:“纸上观影录——张伟收藏电影说明书展览”。张伟是上海图书馆研究员,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他就以发现沈从文佚稿而名动文化界。从事多年的文史研究,他收藏了大量文化史料,这些年,张伟对上海历史的研究、再现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很多描写上海历史的图书,都有张伟贡献的史料印证。天平街道和电影有着不解之缘,著名演员秦怡就常年居住在天平街道,许多电影界人士都曾出没于这个街区,这里的居民对上海电影有着独特的感情。这些泛着黄的电影海报、说明书和报纸复印件,勾起了老一代天平人的回忆和遐想。

随着居民年龄结构的变化、文化水平的提高,以前很多高雅文化,都已经进入居民日常,很多以前只有在小圈子里谈论的文化话题,现在也已经逐步大众化。越来越多的名师大家也看到了这样的现状,开始走向民间,与老百姓互动对话。在“66梧桐院·邻里汇”的活动排片表上,我们看到了很多熟悉的名字:小提琴国手俞丽拿的音乐鉴赏,二胡名家马晓晖、琵琶国手汤良兴的国乐演奏鉴赏等。而社区居民们也以高昂的热情参与到这些活动中,在排片表上,我们甚至可以看到非常小众的尤克里里体验活动。

文化名人和文化专家的参与,极大提高了社区文化建设的质量,推动了社区文明建设实践。过去许多年一直在强调、号召的让文化艺术走到群众中去,在这一轮社区文化建设中落到实处,成为常态。

“专业”居民推动社区建设

高雅文化艺术走进社区,直接带动了社区居民文化素养和鉴赏能力的提高,草台班子、糨糊演员已经不能满足社区居民对社区文化的要求了。上海蜜丰滑稽剧团是一个专业从事社区文化配送的单位,团长助理小柯坦言,他们现在的社区配送重心正从单纯的表演向与居民互动转变。

而对于社区来说,解放思想,拓宽渠道,引进更多高质量的合作伙伴,用高质量的文化活动吸引高素质的社区居民,成为街镇文化建设的重要方向。最近,高境镇就通过大力发掘和推广本地非遗,并将非遗传承和时尚概念相结合,独树一帜地唱出了本镇的文化建设大戏。

现在的高境镇文化活动中心,已经拥有了高境布艺堆画和蔡氏剪纸作品两个非遗项目,分别以工作室和学习班的形式成为高境镇社区文化建设的生力军。在高境布艺堆画学习班上,镇文化活动中心牵头腾讯等游戏公司与本镇非遗高境布艺堆画传承人合作,社区居民们在大师指导下制作的《王者荣耀》《和平精英》《剑侠奇缘3》等一个个电竞热点人物栩栩如生。这些作品,以染色布料的层层堆叠,使平面的画面产生丰富的层次,空灵的庄周、美丽的大乔、萌蠢的孙策,在非遗传承人的手下活灵活现地再现。

本地非遗项目的开发、引进专业团队建立互动机制,并突破传统,导入时尚,这些工作都让高境镇的文化建设工作有了一个独特的突破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吸引,社区文化建设从以老年居民为主要对象,开始向全年龄段拓展。

青年报 杨颖 记者 孙琪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