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又来?上海报告9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如何预防?专家说……
2020-08-09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近日,泰国、斯里兰卡、新加坡、巴西等东南亚和南美洲国家登革热疫情高发,其中新加坡病例超过20600例,遭遇“史上最严重登革热疫情”。截至上周,上海市已报告输入性登革热病例9例,明显低于2019年。对此,专家表示,预防登革热,最好的办法就是做好灭蚊防蚊工作。

 登革热是什么传染病?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虫媒传染病,该病主要发生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有时候会暴发流行。流行高峰一般为每年的5-11月份,其中以7-9月为流行高发期;热带地区全年均可发病。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对入境航班限制的影响,今年全国和上海市登革热疫情报告均明显低于2019年。2019年上海市报告登革热病例107例,均为境外输入性病例,无死亡病例报告。

专家表示,由于我国登革热疫情主要感染来源的国家均已进入流行季节,上海蚊虫进入孳生高发期,加上入境国际航班可能逐步复航、入境人员逐步增加等因素,后续上海发生输入性登革热的风险可能有所上升,需重点关注。

 如何防控登革热疫情?

专家表示,将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疫情变化,依托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加强与海关等部门的合作,有效降低输入风险,同时加强对境外来沪人员新冠肺炎集中隔离点中发热病例的排查和甄别,尤其是来自登革热疫情高发国家的发热病例,希望能及早发现可疑病例。

同时,医疗机构要继续加强预检分诊和规范报告,提高对疑似病例的识别能力和危重病例的救治能力。

此外,市民也需要积极配合。登革热一般不会人传人,也不会经空气或接触传播,而是通过蚊虫传播,媒介为伊蚊。伊蚊叮咬登革热病人或隐性感染者后,病毒能够在蚊体内复制,当伊蚊再叮咬其他健康人时,可将病毒传给他人。被携带登革热病毒的蚊子叮咬后,患者出现的症状很像流感。

在上海地区,唯一需要担心的传播媒介是白纹伊蚊。它们凭借着强大的繁殖能力和完美的飞行优势,甚至可以将病毒散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每年白纹伊蚊活动期来临前,上海疾控部门都会采取全程灭蚊行动。疾控中心专家表示,市民应该积极参与全城灭蚊行动。

 被传染登革热,是什么症状?

登革热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这和流感有些相似。那么,到底如何判断是否被传染上了这种疾病呢?

登革热潜伏期为3-15天,常见5-8天,典型症状如下:

发热:一两天内体温即可升高到39-40℃,部分病例发热3-5天后体温降至正常,1-3天后会再度升高,称为“双峰热型”。

皮疹:皮疹在病程3-6天内出现,初见掌心、脚底或躯干及腹部,渐次延及颈部和四肢,部分患者见于面部,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典型皮疹为见于四肢的针尖样出血点及“皮岛”(皮肤周围红肿中间发白的)样表现等。1-3日内消退,短暂遗留棕色斑,一般与体温同时消退。

疼痛:感到头痛、眼眶痛、肌肉疼痛、骨骼关节痛,整个人觉得疲乏无力。

发红:脸部、颈部、胸部及四肢皮肤发红,似“醉酒”,甚至可出现眼结膜充血或牙龈出血等。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