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网红写片儿警,书展里的文学越来越“接地气”
2020-08-17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常鑫/图

受疫情影响,今年到访上海书展的名作家并不是很多,但从几位到访的作家带来的新作可以看出,文学正在从过去高高在上的姿态走向人间,“接地气的文学”是今年书展的文学作品给记者留下的一个深刻的印象。

  网红第一次成为小说主角  

著名90后作家周婉京这次带来了新作《了不起的郝大小》。这位北京大学艺术哲学博士、美国布朗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过去的作品哲学意味都十分浓重,不仔细看都未必看得很明白。但是这次周婉京却一鸣惊人,在小说《了不起的郝大小》写起了众人皆知的网红。

《了不起的郝大小》里就两个主人公,一个是网红经纪人,另一个是其打造的网红。周婉京把网红经济从萌芽到现在,分为1.0至4.0四个时期,这部小说讲的就是从2.0到3.0的过渡。这个时间点大概就是直播卖货开始逐渐取代“微博+淘宝”的卖货形式,即薇娅、李佳琦逐渐取代张大奕成为网红界的头部流量的时刻。有意思的是,虽然网红经济已经影响了每个人的生活,但是以网红为主角的小说这应该是第一部。这也可以看出作者“接地气”的一种努力。

由上海市公安局文保分局、阅文集团主办,2020上海书展公安文保专场阅读活动这次请来了大神级作家卓牧闲。卓牧闲之所以出名,就是因为他总是写一些比较“接地气”的警务小说,是网络文学“警务小说”的开创者,《韩警官》和《朝阳警事》都是他的代表作。

而且和其他的破案和侦探小说又不一样,卓牧闲的警务小说里固然也有破案,但绝大多数是发生在派出所里的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处理这些琐事是很多片儿警的日常,看上去事情很小,但是对市民来说都是一些很大很重要的事情。警察精神的可贵不仅体现在破大案,也体现在这种细致入微的为人民服务之中。这个就是卓牧闲想告诉读者的。

最近写都市青年情感的作品很多,比如这些日子很火的《三十而已》。但大多写的是女性。可是这次90后作家李尚龙带到书展的长篇小说《我们总是孤独成长》写的却是青年男性的情感经历。每个人的故事都不尽相同,也有各种困惑,各种活法。这引起了书展中很多男读者的共鸣。

  在最平常的生活中感知读者的悲喜  

文学作品要“接地气”,前提就是作者必须要有自己的生活。记者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这些所谓人气作家大多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体制内专业作家。他们有的还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大多是闲暇时间来写作。李尚龙的本职工作是一个英语网课老师,他得过CCTV“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北京市的冠军和全国季军,英语水平十分了得。不过在给青年人上网课的同时,李尚龙却有另外一层收获。“青年人平时当面未必会说,但是在网上都会给我留言,袒露心扉。有的人完全把我当成朋友,大段大段地给我写他们自己的情感困惑,这让我觉得有必要写一本真正他们爱读的情感小说。”

在李尚龙看来,和一些职业作家相比,他们这些草根作家的优势就是有机会能够在最平常的生活中感知读者的悲喜。但是他坦言,他并没有在书中给读者提供解决问题的答案。“作家只负责描述社会,提出问题,答案应该有专家来提供。”

作为退伍军人的卓牧闲常年做法律工作,在日常的工作中感受到了基层干警的了不起。为了写出真实动人的小说,卓牧闲抓住一切机会去一线采风,倾听公安干警的经历,把他们的事迹提炼到自己的故事里。许多读者在他的书评区留言,“原来警察这么辛苦”,“原来警察办一个撬门溜锁的小案子要走的程序跟大案是一样的,光材料就要整一大堆”。这让卓牧闲感受到成就感,“至少影响了一批读者。”

文学评论人郭庆红对记者表示,对于作家来说,“接地气”是他们的一种全新的姿态。文学固然很神圣,但是文学最终是要给读者看的,这也就意味着文学无法回避现实,非但不能回避,而且还要更为积极地介入现实。同时,郭庆红还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情况,那些选择接地气的作家并不是现实的“小白”,他们或者有很深的学术背景,像周婉京,或者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像卓牧闲,这就使得他们的那些接地气的小说有一种高度和深度,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激发读者对社会的思考。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常鑫/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