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家长放下心孩子才能静下心,12355专家谈如何将“假期模式”切换成“开学模式”
2020-08-30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陈嘉音/文 青年报资料图 吴恺/摄

暑假已经悄然进入尾声,上海的中小学生即迎来新的学期。但是从“假期模式”切换到“开学模式”不是一朝一夕即可完成。如何做到张弛有度,劳逸结合,以良好的状态迎接返校开学?12355资深心理专家沈之菲提醒广大家长和学生,做好开学准备,身心归位很重要。

 调节生物钟,适应开学状态 

“一想到要开学了,总觉得提不起劲,还会莫名地焦躁。”这几日,12355心理热线总会接到学生和家长的求助来电。

“这其实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12355心理专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沈之菲表示,临近开学,大家的情绪往往十分相似:兴奋、期待中带一些焦虑,开心和释然中带一些担忧。如果没有在开学初期就调整好身心状态,很容易出现新学期适应不良的状况。

心理专家建议,学生可以花一周左右的时间调整自己的生物钟,逐步与学校作息时间同步。做好线上和线下学习的心理准备,及时主动了解新学期的相关要求,做好防疫、学习心态和作息习惯上的准备,树立学习目标,列好开学后的学习计划,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新学期。

在常态化防疫背景下,开学后防疫要求自然会继续加强。对于学生而言,开学后依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做好个人防护,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出现紧张、焦虑、失眠等状况时可以告诉好友、家长、老师等,积极主动寻求帮助和心理支持。

开学后的上课学习适应慢、心态波动大等情况,都属于正常状况,请与老师、同学、家长等主动沟通。“我们希望学生们能有这样的意识,遇到困难了,老师、家长和学校都是你的强大后盾。”沈之菲表示。

暑假和网课期间,电脑网络成为学生居家学习的好伴侣。但如果学生对电脑、网络、手机等形成了依赖,则会成为开学的心理障碍。心理专家建议,不妨做个情境隔离,回归一下传统“原始”的生活,让自己通过纸质阅读、室内运动、绘画书法、听音乐等方式放松,转移注意力,或者通过家人的监督、与心理老师求助来加以克服。

专家特别提示,如果是入学新生,可能在入学适应方面需要有点时间,有时会有失眠、无所适从等感觉。这种情况多数人都会碰到,自己要积极面对,寻求老师、同学和家人的支持。

 家长放下心,孩子才能静下心 

“孩子在常态化防疫背景下重新回归校园,家长除了关注孩子的学习状况,更要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心理专家沈之菲建议家长在此时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情感支持与鼓励。

开学前,家长需要关注孩子的学习心态变化,关心孩子的生活起居,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确保孩子开学准备期间劳逸结合,保持适度运动,保证睡眠,作息逐步与在校学习一致。家是给孩子安心与安全的地方。

“家长需要把想说的话正面地说出来,要用一个孩子能理解的方式传达出鼓励性语言,这很重要。”沈之菲说。家长要鼓励孩子积极面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帮助孩子明确学习目标,提升学习的自主性,鼓励孩子和老师、同学互动,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班主任老师及时沟通了解新学期的相关要求,给孩子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

如果在开学前后出现亲子冲突,比如孩子迷恋网络游戏或发生争吵时,家长切记要冷静不冲动,先暂停并分析冲突原因,事后与孩子多沟通,多体察自己的情绪对孩子的影响。同时也要指导孩子控制和调节情绪。改进亲子沟通方式,建立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有时候,静观其变也是一种教育的智慧。”专家告诉记者。

如果孩子是入学新生,可能会出入学适应压力或焦虑,此时要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情绪,以平和心态和孩子沟通,提供相应的生涯指导和情感支持,了解孩子焦虑背后的原因,鼓励他们面对问题、寻找方法,学会处理和接纳自己的情绪,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各种挑战。他们也需要有疏解压力的途径,陪伴是爱孩子的最好“告白”。如果孩子出现网络依赖、游戏成瘾,无法静心、自觉进入到正常的学习轨道,要引起重视,保持理性,与孩子耐心沟通,协商解决办法,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教师的咨询。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陈嘉音/文 青年报资料图 吴恺/摄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