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CT、会按摩的机器人……第22届工博会亮点抢先看!
2020-09-14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 吴恺/图

9月15日,第22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将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这是今年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举办的首个国家级工业会展。15秒就能出报告的人工智能CT、会给人“马杀鸡”的机器人……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9月14日先期探营发现,本届工博会上有众多全球首发、中国首发及顶尖技术产品亮相,亮点多多!

  搭载天眼、AI诊断的CT  

先进医疗设备让人眼前一亮

搭载了智能天眼的CT、15秒就能出诊断报告的CT……工博会探营现场,各种正在布展的先进医疗设备让人眼前一亮。为了聚焦展示产业科技助力疫情防控的新成效,本届工博会集中设置了防疫精品展区,邀请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集中展示在抗疫防护用品、医疗器械、药品和疫苗研发等领域的创新成果。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展示的一款方舱CT是现场的明星展品之一,这款型号为uCT528的CT是中国首台AI赋能智能天眼CT,搭载了全智能自动扫描导航,支持一键智能定位、精准移床、高效扫查,隔室即可无接触完成高精度CT扫描,大幅优化临床工作流程,最大限度降低医患交叉感染。

“这款CT搭载了智能天眼设备,可以自动人脸识别,通过面部来定位整个身体的位置,让医生和患者分隔开来,医生只要在操作间操作就可以,不用再进去摆床的位置。”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现场工作人员黄佳鸿介绍说,疫情期间,这款CT曾在武汉方舱医院发挥过不小的作用,“上海很多医院也在安装(这款CT)。”

上海电气的飞天CT也是一款顶尖技术产品,它标配了人工智能诊断软件,通过人工智能辅助精准诊断,能实现自动分析查找病变,自动标记病灶位置,快速测量体积并定性,得出初步诊断建议。上海电气环保集团医疗版块销售总监何浩介绍说,传统CT是医生用肉眼看然后做出诊断,而这款CT可以用人工智能进行诊断,15秒左右就能出报告,不但速度非常快,准确率也达到98%以上,大大提高了医生的诊断效率,“疫情期间,武汉的医院安装了几十台这款CT,为医生做出诊断提供了非常精准的依据。”

何浩透露,这款飞天CT可以检测出肺小结、新冠肺炎、普通肺炎等,还能诊断卒中方面的病情,能检测出是缺血性脑卒中还是出血性脑卒中,主要应用在急诊和发热门诊,“除了精准诊断、效率高外,这款CT的另一个特点是可以装在车子上,可以卡车式、客车式、方舱式移动,车子可以直接开到社区、社区医院甚至工厂、学校做检查。”

  为充电宝贴标、给人按摩  

机器人秀“武艺”

每年的工博会,各种工业机器人总是公众关注的热点之一。本届工博会上,美的集团首次集结麾下库卡、美云智数、安得智联、中央空调、瑞仕格及高创,联合进驻工博会最大企业展台,共同展示在机器人与自动化、工业互联网、智慧物流、工业园区智慧管理等领域的战略布局与领先的产品、技术与解决方案。其中,占据展台一半的库卡展区以橙色为主色调,视觉冲击力十足。

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说,工博会开幕当天,首款由库卡中国自主研发、全球销售的KUKA KR 4 AGILUS机器人将在国内首发。这款机器人以其更大的负载与更长的臂展,为机器人带来更强的作业能力与更大的作业空间,非常适合电子元器件的装配、拾取与放置、拧螺丝、焊接、粘接、包装、检测或检验等应用,尤其适用于作业精准度要求严苛的3C电子行业。此外,它还可安装于任意位置,能在0℃至55℃的温度区间正常运转,并展现其优越的性能。

值得一提的是,在库卡展区的衔尾蛇模块化智能组装应用工站,观众可以看到一个浓缩版的无人化智慧工厂,KUKA KR 4 AGILUS机器人将展示充电宝的贴标、打螺丝、打胶、组装等4个工艺。

在工业领域应用越来越广阔的同时,机器人也越来越多和人“互动”。本届工博会上,如果你逛累了,可以到库卡展区的医疗人机互动应用站,体验一把KUKA LBR Med机器人的“马杀鸡”服务。记者了解到,被誉为医疗界“全科医生”的KUKA LBR Med是唯一经CB体系认证、可集成到医疗产品中的机器人组件。凭借超高力控能力及安全性能,它不仅能胜任按摩这样的工作,还可适用于骨外科、超声诊断以及微创手术等多种医疗场景。

除了KUKA机器人,节卡机器人也将在工博会上现场展示节卡小助系列协作机器人在3C电子、新能源、汽车、食品、精密制造领域的30多个应用解决方案。

  为医生助力、守护蓝色大海  

高校展区彰显担当

本届工博会,有69所高校参展,其中,沪外高校49所,上海高校17所,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知名高校。另外,还有日本大阪市立大学、泰国西北大学和泰国北清迈大学3所国外高校参展。而不少亮相高校展区的研发成果,也彰显了高校的力量和担当。

上海师范大学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龙艳花老师领衔的语音识别团队围绕语音识别关键技术开展研究,近年来产出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此次亮相工博会的“智能语音电子病例系统”,就是上海师范大学语音识别团队与云知声(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校企产学研合作的形式共同研发而成。

这一系统可以帮助医护人员采用语音的方式直接录入病历,具有天然的无接触优势,可解决医护人员由于防护措施严密造成的操作办公电脑不便问题。在大幅提升病历录入效率的同时,还可有效避免频繁接触电脑的接触式感染风险。

而由上海海事大学安博文教授科研团队牵头研发的无人机“嗅探”技术,则可以通过无人机携带传感器,飞入到船舶所排放的烟雾中,对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进行检测,从而监控船舶尾气排放,助力海事执法。

近年来,随着航运业的高速发展,船舶排放所造成的大气污染也日趋严重。如何快速、高效、准确地监测船舶燃油中的硫含量是技术难点,也是海事监管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016年7月,浦东海事局联合上海组合港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安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开展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船舶尾气排放监测监控研究》。

安博文教授介绍说,项目组进行深入、充分调研后,论证了“嗅探法”进行船舶尾气监测进而推算燃油硫含量的可行性,制定并实施了使用无人机搭载“嗅探”传感器监测船舶尾气的技术方案。随后,项目组成功研发了无人机船舶尾气监测系统,关键设备船舶尾气检测吊舱长20厘米,宽12厘米,厚度9厘米,重量仅为900克,体积及重量对比国内外产品具有明显优势,检测灵敏度及精度等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 吴恺/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