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抗疫精神从“台上”走入“心底”,这一堂开学“第一课”很鲜活
2020-09-14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今天上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生入学典礼上,656名2020级新生穿上象征身份与职业、赋予责任与使命、承载理想与信念的白袍,举起右手,郑重许下医学誓言,在神圣的白袍仪式中,完成精神洗礼与角色转变,向医学生涯迈出第一步。

除了白袍仪式,看《清贫的牡丹》大师剧、步入舞台思政情景课堂、与抗疫英雄面对面……这几天,申城各大医学院校正通过一系列举措,让抗疫精神从“台上”走入“心底”,在入学第一课的特殊时点,涵养医学“萌新”这份可贵的初心。

舞台思政情景课堂 

传承弘扬大师精神

继上午的开学典礼后,下午时分,上海交大医学院又紧锣密鼓地开启“传承大师精神、对话抗疫英雄、启航医路梦想”思政教育情景课堂,将情景式教育搬上舞台,使得“思政课”鲜活起来。

受疫情防控需要,每年都会在医学院新生入学的舞台上演的大师剧《清贫的牡丹》,今年改为观看录像。该剧是以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王振义院士为原型,将他70年从医生涯的奋斗历程和感人故事,搬上戏剧舞台。同时,邀请王老同科室的后辈、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许彭鹏和薛恺两位医生与新生,他们讲述着那些“传承的故事”。

一直饰演王振义院士的研究生杨润,已经进入学习后期,目前在仁济重症科学习。在杨润看来,剧中参演的各位师生的无私奉献,就是大家要传承的大师精神。大家收获的不仅仅是感动,更是一种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的励志精神。

剧中李主任角色扮演者刘畅,是来自交医基础医学院的一名教师。“每次演完这部剧,都会看到同学们含泪的眼睛。我希望,每一位交医学子都能带着对医学的爱和感动,从这里'医’路起航。”

“王振义院士就是我的偶像。”2020级临床医学八年制法语班新生汤昊雨对王振义院士的故事谙熟于心。王院士带领团队开创了癌症诱导分化疗法,首创使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让癌细胞改邪归正,救治无数患者。就在不久前,王振义院士获得了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他将高额奖金全数捐给扶贫基金会,而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这么做了。

“王院士为学、为师、为医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如他对《清贫的牡丹》之解读:既要有不断攀高的雄心,又要有正确对待荣誉和自我约束的要求。”汤昊雨说,王院士是师长前辈,在70多年前,他和现在的00后一样,怀着医学初心走进医学院的校园,而未来,自己也要像他一样,始终坚定求索于医道,淡泊致远于名利。

汤昊雨也相信,观看了大师剧《清贫的牡丹》后,每个人都会从中找到自己的答案。

对话抗疫英雄

践行大师精神

在交医对话“最美抗疫英雄”环节,上海援鄂医疗队随队记者、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主任记者黄伊罕逆行武汉57天,他用质朴的语言,动人的故事与大家一同回忆了那段恐惧和无助、乐观与温情的时光。

随后,黄伊罕与援公卫、援鄂两位医生展开访谈。刚刚获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的附属瑞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瞿洪平提到,当时接到援公卫中心的任务后,他丝毫没有犹豫,肩负着交医的使命,同另外交医系统三家医院一同参与危重症患者救治,从认识病情、诊断病情到治疗病情,一路摸索,反复推敲,克服了新冠病情的不确定性。

从医30多年,瞿洪平认为,重症医学是病人的最后一道防线,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扮演着挽救生命、帮助患者重回家庭和社会的角色。“医学生们要怀着坚守初心、呵护生命,始终秉承仁心仁爱,践行医学使命。”瞿洪平说道。

《查医生援鄂日记》一书的作者、附属仁济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查琼芳则与新生分享了作为第一批上海援鄂医疗队员和一名共产党员,她在武汉坚守了68天的故事。

查琼芳说,起初,她只是为了完成工作汇报或是工作日志,后来,则萌生了发布一些正能量信息的想法,这也算是给自己的“三重门”之最后一个心门打call。这位“日记女神”勉励医学生们,要坚持做有梦想、有担当、有作为的未来医生。

用好抗疫这本“生动教材”

涵养医学生学医初心使命

实际上,沪上各医学院正纷纷用起“抗疫精神”,涵养医学生的学医初心使命。

复旦上医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徐军说,对复旦上医来说,用好抗疫这本思政教育的“生动教材”,将抗疫力量化作育人力量,有着更加特殊的意义。

“在上医,抗疫故事、抗疫人物、抗疫科研、抗疫精神已成为专业课里的有效养分,这样的课程思政,老师爱讲、学生爱听。我们将‘学习抗疫精神’作为学生开学返校后第一堂主题班会、第一次党团组织生活的重要内容,邀请抗疫英雄讲述前线故事、返校同学分享战疫经历,激发医学生的责任与担当,使抗疫精神自然内化为医学生的行动自觉。”徐军这样介绍。

就在9月15日下午一点,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克卿书院将迎来2020级迎新大会。迎新大会结束后,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上海医学院党委书记袁正宏将为全体医学本科新生主讲第一堂思政课《初心不改,心有所信,做不负韶华的上医人》。

面向上海交大医学院的新生,上海交大医学院党委书记范先群今天做了题为《使命担当 追求卓越》的开学第一课。范先群说,抗“疫”对全体人民来说是一场大战,对医疗队伍来说是一次大考,对医学生来说则是一堂大课。

他希望,在新生心中播下“大医”的种子,在后辈心中传承抗疫精神,也愿同学们志存高远,练就过硬本领;脚踏实地,担当时代责任;不忘初心,守护人类健康。

稍早几天,同济大学医学院院长郑加麟在2020年迎新大会上告诉新生,疫情期间,共有165位同济医护人员逆行出征,他们以“纯洁与神圣之精神终身执行医师职务”为信仰的力量,寻找的是自己的赤子之心。在未来的学医旅程中,他相信,同学们也会成为有温度、有智慧、有担当的人。“学医,让我们担当起医者的责任,考验使我们意志坚强,磨练我们成为更好的医者。”

而在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开学典礼上,刚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获得表彰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王振伟,也为新生带来一堂生动的思政育人大课。

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学工部、研工部部长陶思亮说,在新生季系列主题教育期间,各学院还将继续邀请身边的“抗疫英雄与学生面对面”,讲述中医人的抗疫故事,激励学生传承伟大的抗疫精神。

其实,医科院校的特殊性,决定了医学生的课堂不仅在教室、还在附属医院、在临床一线。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临床医学院在新生入学之际,就已经把新生第一课放到了医院门诊大厅。

岳阳医院教学处副处长徐文苑介绍,医院让新生在报到后的第一周内,就加入到岳阳医院门诊疫情流调志愿者的队伍中来。作为一名医学生,他们穿上厚重的防护服,为每一位门诊患者做好流行病学调查。新生们还未进课堂,就体验了一次抗疫医务工作者的辛劳。

2020级硕士研究生唐慧莉对此感触良多:“这让我明白了医生的使命和责任,让我觉得自己离白衣天使的距离更近了一点。”

==  记者手记  ==

这特殊一课,是澄净医学初心的强心剂

这是又一次密集面向医学“萌新”的时刻,看见他们向梦想进发的那一刻,总是很受触动。

采访中,很多医学新生说,本以为入学第一课一定是一堂“一本正经”的说教课,没想到,迎接自己的是大师剧、是与抗疫英雄的面对面。这特殊的一课,令人难忘,是澄净医学初心的一剂强心剂,亦是开学典礼上的育人大课。

选择了医学,就选择了奉献,更选择了责任。学生们纷纷表示,澄净医学初心,不过是迈开医学道路的第一步。古书有云“博学而后成医”,我们唯有今日精勤不倦地学习,未来才能一丝不苟地救人。我们还要养成不断创新的精神、不断开拓的眼界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医学是与人打交道的学科,而医学是以生命为旨归。抗疫英雄面对面所传达的,有最惊心动魄的故事,更有医学的温度、医者的情怀。在危难时刻选择挺身而出的抉择,疫情中选择逆行的师长学长们,就是这些“萌新”最好的榜样。

新生们振奋的面貌,让师长们倍感欣慰。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大医学院院长陈国强海向新生们喊出:“国有大疫,更有大医;白衣披甲,国运所系!你们赶上了一个医者责任重逾泰山的时代,国家从来没有如此信任、如此重托又如此尊敬你们即将从事的行业。”

“属于你们的时代已呼啸而至,相信你们绝不会辜负。努力吧,少年!”谨以陈国强的此句,祝福新生!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