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公共市集与特色小店相遇,以“匠心”守“初心”,便民小店再启程
2020-09-17 专题

赵师傅在店内裁剪衣服。受访者供图

当高大上的艺术空间与接地气的便民服务点相遇,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在愚园公共市集,一切都成了可能。粟上海社区美术馆的楼下,有着三家充满城市烟火气的小铺。经过江苏路街道工作人员一番精心打造后,原来的路边小摊有了大蜕变,成为当下流行的网红打卡地。

青年报记者 明玉君 实习生 朱雅文

做好一门手艺 守好一家店

“我16岁就拜师学起了裁缝手艺,从江苏老家来到上海,开了这家裁缝店。”裁缝这门行当,赵云彪一做就是30多年。长年积累中,精湛的技艺让赵师傅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和一批又一批的回头客。“现在的行情和我刚入行那会儿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年轻人不太会修修补补,东西一坏就扔掉。”赵师傅对此表示无奈。不过,自从搬到愚园路公共市集内,不仅之前的老顾客常来光顾,还吸引了不少年轻人来修改和定制衣服。赵师傅也积极行动起来。

2001年,顾辉开始跟着舅舅学修锁,几年下来就学成了手艺,自个儿就能上街摆摊为人修锁了,而这一修就是18年。“以前在外面到处摆摊,现在有了固定点位,就不用到处跑了,熟客找我也方便。”顾师傅坦言,搬到愚园路公共市集后,仿佛有了归属感,心里也踏实了很多。与时俱进的他也想出了“小妙招”,如和百余位修锁匠们建起了微信群,这些修锁匠覆盖了江浙沪的多个城市,通过这个微信群可以满足各个区域的修锁需求。“有时情况紧急,我们就可以通过微信群通知在附近的修锁匠上门服务,解决应急问题。”50多岁的顾师傅鬓角微微泛起白发,笑容却灿烂依旧。

满足大众生活需求 小修补大快乐

从业至今,20多年的时间里,吴兴祥逐渐练就了娴熟的手艺。一双双鞋子在他的手中“妙手回春”,顾客们对此赞不绝口。其实,不仅修鞋,拉链、雨伞、拉杆箱、各类皮包……他都不在话下。吴师傅透露说,周围不少老人还会来找他磨剪刀和菜刀,他也乐意帮助这些老人,久而久之,他和邻里之间的关系也越发紧密。小小的工作室内,一个工具箱、一台老式手摇补鞋机、一把靠背椅外加几个小板凳,这便是他的主要“家当”。如今,搬到公共市集内,吴师傅不仅通过手艺服务了他人,“小吴修鞋铺”也成为了愚园公共市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他看来,老百姓总有修修补补的生活需求,能够为大众服务,是很开心的事情。

 >> 街道有话说 << 

上海特色的“做人家”就在公共市集

“将这些路边和弄堂内的小摊整合进公共市集,把之前散乱在各处的便民服务点都集中起来,继续为市民提供便利,这是我们的初衷。”江苏路街道相关人员介绍说,街道不仅就此规范了路边小摊的经营行为,为他们提供固定的店铺门面的同时,也给到了一定的店铺租金减免优惠。此外,还统一为小店进行了策划宣传和包装设计,如制作专属介绍牌、为每位店家拍摄时尚形象照等。

“不仅市民对这些小店有实际的需求,他们也是不少上海人心中儿时的回忆。”据悉,如今,除了居住在此的老邻居会过来修修补补,周围办公楼的白领们也渐渐爱上了这些特色小店。

青年报记者 明玉君 实习生 朱雅文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