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因为容貌焦虑而选择整容的年轻人,他们如愿了吗?
2020-09-17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常鑫/资料图

今年8月,“学生族整容呈低龄化趋势”再次成为网上热议话题——江苏的一位母亲带15岁刚初中毕业的女儿去整容,理由是“高中想让孩子学艺术,希望能变漂亮点,路也能好走一点”。

整容,会上瘾?!没错。采访中,不少年轻的女孩直呼,爱上了,感觉停不下来了!然而,变美后,职业路、人生路就好走了吗?专家们说,不能盲目爱美,走好未来的路,更重要的是靠自己的实力!

 上瘾了,完全停不下来! 

虽然暑期高峰已过,沪上一些知名的医美医疗机构内,前来进行咨询和整容的就医者仍然络绎不绝。这些年来,对医美的接受度越来越高,就医者的面孔也日益年轻,不过在上海,年轻低于18岁的整容就医者还是寥寥。

“真的会上瘾,根本停不下来。”在长征医院整形外科,记者遇到了95后的姑娘王琳。白皙的皮肤、高挑的身材,是王琳给人的第一印象。聊起医美,王琳格外“大方”,20岁出头的她已经是医美的“常客”。

“一开始,我内心并不认可医疗美容这个东西,可身边的人都在尝试微整,有些效果的确不错。眼睛变大了、鼻子变高了……”身边的“成功”案例,让她逐渐心动。两年前,王琳终于迈出了微整第一步——注射玻尿酸。注射一针1000多元,打完后感觉皮肤通透,出门化妆都可以省略了。

不过,并非打了一针就恒久不变,通常效果只能维持在三个月左右。“感觉完全停不下来了。”王琳说,变美的同时,也增加了她的自信,她不能再接受之前自己的样子。除了注射玻尿酸,她还开了双眼皮、垫了鼻子。觉得哪里不够完美,就想着去稍微“修整”一下。前前后后,王琳已在整容上已花去超过10万元。

在王琳的周围,和她一样对整容上瘾的小伙伴还有好几个,大家一致的心声就是“爱美没错”。这两年来,他们的医疗美容项目也开始“扩容”,从注射玻尿酸,到隆鼻、开双眼皮、雕塑下巴等等。“有点依赖医美了,对手术后的效果变得越来越苛刻,如果还不能达到自己心目中想要的样子,就要再次去进行矫正与治疗。”

 容貌焦虑的背后——压力! 

“我的脸太大了,总是不上照。怕面试时,留下不好的印象。”为了能让自己更加自信些,22岁的大学生张佳也加入了医疗美容的队伍——注射肉毒杆菌素瘦脸。张佳说,她觉得姣好的容貌对职业生涯有加分。她班级里的好几个同学都去过医美机构了,其中不乏男同学。 

张佳说,虽然长相不是就业的绝对因素,但是绝对可以给就业加分。“不过对于学生而言,医美的收费还是蛮贵的,只能省吃俭用攒钱。” 

容貌焦虑的背后,除了这些年轻人,还有家长们。市民周女士陪着大四的女儿,一起到了医院。周女士说:“现在工作,长相肯定也是考虑因素。我希望孩子能增加些自信,明年找份好工作。”

但是,整容要求一定合理吗?在上海仁爱医院的诊室里,记者遇到了23岁的女孩王立。“我的脸肥嘟嘟的,能不能打瘦脸肉毒素,让脸看起来没那么肥。”王立的目标是进一家大型的设计公司,“让自己更美一点,总归没错,这样拍照的时候可以更好看些。” 

美容外科刘先超副主任医师却解释说,“那是婴儿肥,随着年纪增长就会慢慢消失;相反,人到中年后,更希望脸部能饱满些。”和这位姑娘一样,很多女孩打瘦脸针就是为了追求所谓的“镜头感”,但是有些是无理要求,只能拒绝。  

除了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外,其中不乏大一新生。而他们对自己前来整形的理由同样是理直气壮。大一女生小李对自己的脸形左看右看就是不满意,嫌自己颧骨太高、下巴不尖。她告诉记者,大四的师兄师姐觉得找工作难,今年,她有2次找实习被拒绝的经历,她认为“主要原因还是自己不够漂亮”。

在美容整形行业工作多年,整容科的医生们有时觉得自己就像心理医生,需要耐心和这些年轻人交流。“到底是否需要进行医美?预期的效果是什么?这些都需要求医者在来医院前想清楚。”

 整了就一定会变美吗?不! 

整容后一定会变美?并不是。“填了鼻子后,感觉鼻子是歪的,感觉脸变假了,不知道能不能修复。”去年,在反复纠结后,大三的学生小张去了长宁区的一家医美机构垫了鼻子,除了整容前后的种种痛苦外,整容效果也并未让她十分满意。

事实上,这些年整容手术失败而选择维权的例子屡见不鲜。

整容风险也一直在。上海市卫生监督所今天上半年曾发布这样两个警示案例。爱美的张女士在某电商平台看到“菲洛嘉注射,让你的皮肤像婴儿般细嫩光滑”的宣传广告,前往某医疗机构接受了菲洛嘉注射。然而,菲洛嘉是一款获得了妆字号批文的产品,实为化妆品,不可作为药品向人体进行直接注射。除了“美白针”,还有所谓的“溶脂针”,同样在我国没有正式被批准,不是合法的医美项目。

王医生是某医院的一名麻醉医生,他在其注册的医院为患者进行手术后,将剩余的麻醉药品带出,到一家未核准设置麻醉科的医疗美容机构为患者马女士进行抽脂。马女士在术中发生休克,被就近送往综合性医疗机构进行抢救,万幸留住了生命。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医疗机构如要开展全麻手术,必须取得卫生行政部门核准设置的麻醉科;麻醉医师应注册或多点备案于该机构。

“年轻人青睐的多是一些微整形,就如打针,听上去简单,但决不能掉以轻心。”专家说,特别是一些没有资质的机构人员对血管走向不了解,将填充类药物注射到血管里,造成血管栓塞、后期坏死、视力受损甚至失明等等。

 【专家说法】 

走好人生路,终归靠实力

“学生族整容热”,这个话题老生常谈,却一直在被热议。记者采访中发现,大学生们忙于整容,私底下叹气称工作不好找。有的学生把眼前“糟糕的处境”归咎于自己长得不漂亮。这些大学生在没有了解企业的需求时,尽可能地将自己的外表包装得更好。

竞争的压力让越来越多的父母、青少年急功近利,觉得与其10年苦读,不如靠一次整容彻底改变命运。学生族整容热,所暴露出的社会问题应该引起人们的警觉,同时,一些家长的过分“开明”态度更应引起人们的深思。

我的美丽我做主,却并不是想怎么整就这么整!上海市医美质控中心秘书长孙宝珊曾明确提醒这些年轻人:爱美的同时,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切忌冲动消费!手术大小不同,对人体的损伤程度不同。达到一定的量,就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比如说全腰腹部抽脂、双大腿抽脂。

“医疗美容还需理性消费,不要跟风或是盲从。比方说,我们非常不建议18岁以下的孩子整容。” 刘先超副主任医师同样提醒。在这些医美专家看来,年龄太小选择整形,一来审美不够成熟,容易盲目跟风;二来年龄太小骨骼尚处于生长阶段,贸然进行手术存在较高风险。若就医者未满18周岁,则需要监护人签字。”

在复旦大学社会学家顾晓鸣教授看来,也要用宽容的眼光去看待这些学生们。曾经有一个全世界的调查研究表明,个人容貌确实在很多地方起作用,特别在一些服务性行业,容貌和工作有着直接的关联。

但是,顾晓鸣教授强调,要把时尚的、跟风的、从众的整容和自己真正需要的整容分开。要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做好调查,选择可靠的,合适的整容诊所。充分评估可能带来的风险,包括当下的和长远的,深刻领悟整容作为对自己的自然躯体“破坏性改动”的严重性。

整形必须有个尺度,一旦超过尺度就会让学生丢失自我。不能盲目地认为一旦整形就可以就业,将就业过多地依赖自己的容貌;更不能以极端的手段进行整形,比方把自己整成某张明星的脸。如果有这些想法就是不健康的,需要从心理上进行引导。走好人生路,靠的毕竟还是实力!

最后,还想再提醒几句,就医者要充分了解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执业资质、诊疗项目、医疗美容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若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医务人员要向就医者说明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就医者的同意。(本文均为化名)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常鑫/资料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