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得近水,看得见绿,留得住乡愁!绿色的青浦很“硬核”
2020-09-18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青浦东联大虹桥、西接江浙两省,是上海对内对外开放的枢纽门户,历史文化悠久,生态禀赋优异,江南基因优秀。在今天(9月18日)举行的第十二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系列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青浦区委书记赵惠琴介绍了青浦区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第一个阶段攻坚突破期  ▎

  打赢了六场攻坚战  

赵惠琴介绍说,青浦近年来的工作和成效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攻坚突破期,大致是2012年—2016年,青浦区着眼于全市发展新战略,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抓住了大虹桥建设和上海城市功能向郊区拓展两大机遇,打赢了六场攻坚战。

一是打赢了经济追赶攻坚战。五年间,地区生产总值从665.2亿元增长到939.7亿元,年均增长7.2%。近几年区级财力增速始终位列全市前列、2012—2019年年均增长15.6%。

二是打赢了产业转型攻坚战。青浦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淘汰落后产能与产业转型升级同步推进,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园区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利用青浦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汇聚的优势,创新平台经济发展模式,培育了会展商贸、北斗导航、快递总部、民用航空、跨境电商等一批产业平台。

三是打赢了安全整治攻坚战。针对当时郊区普遍存在的一些管理顽症和安全隐患,青浦区2012年率先开展生产、交通、消防、食品药品和生态环境“五大领域”公共安全综合整治,2016年结合“五违四必”综合整治,彻底解决了青东农场违建群这个困扰青浦多年的问题。

四是打赢了生态治理攻坚战。全市21个天然湖泊都集中在青浦。青浦区大力实施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加强中小河道治理,全面消除了区内28条黑臭河道,打通近300条断头浜,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尤其是在全市率先推行“河长制”治水模式,为河道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五是打赢了动迁安置攻坚战。青浦区专门成立指挥部,实施征收补偿安置三年行动计划,119个存量动迁基地拔点目标2年全部完成,5628户存量过渡户的安置目标3年超额完成,累计竣工交付安置房208万平方米,安置动迁户7702户,新开基地征收补偿工作6个月内全面完成。

六是打赢了基层治理攻坚战。青浦区全面提升大型居住社区和撤制镇管理服务水平。全面推行村居干部下楼集中开放式办公,零距离面对群众听取和解决问题,截至去年底,综合化解率达到96%。

据了解,这六场攻坚战塑造了“抢拼实善”新时代青浦奋斗精神,为第二个阶段的发展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第二个阶段战略重构期  ▎

  构筑了六个方面的战略新优势  

赵惠琴介绍说,第二个阶段是战略重构期,大致是2017年起,青浦区提出了“新青浦 新生活”奋斗主题和总体目标以及全面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战略体系。构筑了六个方面的战略新优势。

一是构筑了城市功能新优势。青浦区着力打造开放枢纽、创新枢纽、交通枢纽、物流枢纽、贸易枢纽、金融枢纽、信息枢纽、文化枢纽八大枢纽功能。在功能布局上,青浦区实行分区治理的策略,围绕青东、青中、青西不同特点,形成错位发展优势。

二是构筑了创新产业新优势。青浦区瞄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以及未来产业,布局了一批具有标志性、引领性、战略性的重大创新产业项目。华为研发中心、市西软件信息园、长三角金融产业园、现代物流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和百亿级产业平台迅速发展壮大,成为推动青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和核心动能。

三是构筑了营商环境新优势。青浦围绕“长三角最具制度竞争力地区之一”的目标,全面优化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和宜居环境,制度竞争力、人才配置力和社会生产力得到显著提升。在“一网通办”基础上,进一步在长三角“跨区域通办”上创下了多个第一。轨道交通17号线开通运营、崧泽高架西延伸工程建设和一批跨省断头路的打通,全面提升了“上海之门”的门户枢纽功能。

四是构筑了生态宜居新优势。青浦区致力于为群众打造一个“走得近水、看得见绿、留得住乡愁”的宜居之城。全长43公里、3000亩滨水开放空间的环城水系公园成为生活秀带,一大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和美丽乡村绘就了江南水乡新画卷。

五是构筑了公共服务新优势。围绕“学有优教”,引进了世外、协和、平和、兰生复旦等一大批沪上顶尖的教育服务品牌,围绕“病有良医”,布局了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德达医院、长三角互联网医院等优质公共卫生服务品牌。

六是构筑了社区治理新优势。青浦区创新探索了“社区中心”“幸福云”“幸福指数”,通过“1+3”社区治理重塑性改革,推动社区服务精准化共享化、社区管理规范化精细化,打造“家门口”和“上门式”的服务体系。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