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上海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条例》11月1日施行
2020-10-27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工作应当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备受关注的《上海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条例》,在10月27日举行的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上获全票表决通过。从保障完善“吹哨人”制度到督促餐饮行业实行分餐制,《条例》将在总结固化有效经验的基础上,健全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起“预防为主、平战结合”的公卫防线。《条例》将于今年11月1日起施行。

保障完善“吹哨人”制度

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丁伟表示,为总结固化有效经验,解决疫情防控中暴露的问题,健全完善本市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有必要制定一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地方性法规,提高本市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构建“预防为主、平战结合”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制机制。

条例共十章八十五条,明确“本市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工作应当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遵循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预防为主、平战结合,依法防控、系统治理,尊重科学、精准施策,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原则。”

在这部条例审议过程中,许多代表、委员们都呼吁,要在制度上更好地保护“李文亮们”这样率先向身边人发出疫情预警信息的“吹哨人”。

经审议,条例第三十六条明确,“获悉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立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卫生健康部门或者疾控机构报告,或者通过12345市民热线报告”。

众所周知,突发公卫事件应对,拼的是时间、抢的是速度。为进一步增强早期监测预警能力,条例进一步明确,要完善监测哨点布局,将医疗机构、药店、学校、托幼机构、养老服务机构、食用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等纳入监测。同时,建立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明确不同类型公卫事件触发标准。

将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融入城市运行管理体系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上海在此次疫情防控的有效经验、优秀做法都已融入条例之中。

条例明确,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从高到低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区域风险等级分为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不同响应级别对应相关的政府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应急处置工作。

今年疫情期间,每日的新闻发布,让信息变得透明,也被各界所点赞。为此,条例明确建立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准确、全面地向社会发布本市有关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并根据事态发展及时更新,回应社会关切,引导公众正确应对。

卫生事件发布有时也会牵涉个人隐私。条例规定,根据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需要,确需发布相关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进行必要处理,最大程度保护个人隐私。

同时,条例明确建立健全各方参与的公共卫生社会治理体系,规范相关主体责任。其中,本市将依托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平台,建设市级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将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融入城市运行管理体系。

隐瞒病史、逃离隔离者,医费自负

除了依据上位法对违反相关的单位、个人提出相应法律责任以外,条例还作了以下规定——

一是对个人进入公共场所不按照规定采取防控措施的,有关公共场所管理单位可以拒绝为其提供服务;

二是,餐饮服务单位未向消费者提供公筷公勺服务的,由市场监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警告,并将相关情况纳入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评定范围,评定结果向社会公布;

三是按规定将有关单位失信信息以及个人隐瞒病史、疫情高风险地区旅行史或者居住史,逃避隔离治疗、医学观察、健康观察等信息向本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合归集,并依法采取惩戒措施。对有隐瞒病史、疫情高风险地区旅行史或者居住史,逃避隔离治疗、医学观察、健康观察等行为的患者,其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不予财政补助。

分餐制、推行公筷公勺也加入法条

“预防为主、平战结合”的公卫防线还体现在将文明健康的新时尚理念浸润在每个人的生活里。从勤洗手、分餐制,到使用公筷公勺,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更好地做到“个人防护常态化” 。

记者注意到,此次条例专设一章“公共卫生社会治理”,将勤洗手、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不食用野味等文明健康生活习惯的培养等一一纳入。条例明确,“餐饮行业主管部门以及相关行业组织应当制定分餐制服务规范,并推动餐饮服务单位落实要求”。

人人参与、人人践行,让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与社会风尚惠及每个家庭、每位市民。在注重个人防护之外,不断迭代升级的爱国卫生运动还有助于解决好关系人民健康的全局性、长期性问题。为此,条例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加强公共卫生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治”。

构建公共卫生大应急管理格局

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二级巡视员张梅兴说,《条例》总结本次疫情中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有效做法,提出强化属地责任和部门责任,完善社会力量参与机制,将区域治理、部门治理、社区治理、单位治理、行业治理有机结合,构建多方参与、协同配合的公共卫生治理架构。按照《条例》要求,今后,将依托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和“一网统管”平台,进一步加强部门间协同联动,构建公共卫生大应急管理格局。

同时,上海将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传染病防控、自我防护、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等公共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健康素养。

另据介绍,上海将认真把《条例》要求落实到本市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中,增强对源头性、苗头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早期监测预警,畅通信息共享和信息报送渠道,抓好医疗设施、专业人才队伍、物资、技术等储备,加强疾控体系建设,强化医防协同机制,做好应急预案的培训与演练,全面提升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