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杯茶,看部戏
唱念做打,提取戏曲中的关键词做为茶罐茶盘等的外包装设计。本文受访者供图
上茶馆听戏,不仅是一种传统,也是一种心境。在快节奏的大都市,这似乎也成为了一种“奢侈”,甚至濒临绝迹。而两位上海戏剧学院的大学生却又把这种传统用新的方式给延续了。
青年报记者 杨力佳
所谓百戏,是对中国古代汉族民间诸戏的泛称。中国的民族戏曲历史悠久,剧种繁多,有据可考的有275个剧种,如昆曲、京剧、豫剧、评剧、越剧、黄梅戏、粤剧等。传统的戏曲似乎离现今的日常生活,尤其是离如今年轻人的生活都比较远。而近日上海戏剧学院创意学院视觉传达专业的两位大三女生基于对中国传统戏曲的研究,设计的艺术作品《百戏茶》,让茶和戏内在的关联以一种新的方式呈现,由此,也让传统戏曲以全新的方式,进入年轻人的视野。该作品还在“2020第五届汇创青春——上海市教委汇创青春大赛(工艺美术类作品)”比赛中荣获了一等奖。
江珊珊和彭丽月根据百戏的种类,挖掘戏曲文化元素,提炼戏曲人物形象,进行了剪纸茶包、茶盘、茶砖、小罐茶、茶巾等一系列文创衍生设计。
从百戏中选取六个脍炙人口的剧种,以大家最耳熟能详的戏曲人物进行转化、创作。
“这次,我们一共做了100个剧种的相关设计,但其实刚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只是做了1个剧种。”江珊珊娓娓道来,“后来,杨青青教授说的一句话,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她说,在相同的时间内,我们横向发展可能会比纵向发展的效果更好。这句话,让我们下定了决心,从1做到100。”
江珊珊和彭丽月从百戏中选取六个脍炙人口的剧种,并分别从每个剧种里选取一至两个经典剧目——京剧《穆桂英挂帅》《三气周瑜》,川剧《火焰山》,昆剧《岳飞传·小商河》《关公》,豫剧《包青天》《七品芝麻官》,黄梅戏《女驸马》《天仙配》、花鼓戏《白蛇传》《刘海砍樵》,以其中大家最耳熟能详的戏曲人物主角形象为原型进行转化、创作。
“我们的设计走的是Q版公仔形象路线,轻松可爱的造型可以得到更多受众,尤其是年轻人的喜欢。而在表现形式上,我们选择了中国传统剪纸,选用经典茶色——蓝媚茶色,做了十二款人物形象茶包标签,并在茶包中放入了与之相关的介绍卡片,让大家可以更直观、便捷地了解到其中的戏曲文化。”江珊珊介绍道。
至于茶叶种类的选择,也是根据戏种的发源地来定的:京剧用的是岳西翠兰茶、川剧用的是竹叶青、昆剧用的是碧螺春、豫剧用的是菊花茶、黄梅戏用的是祁门红茶、花鼓戏用的是安化黑茶……细节之处,尽显匠心。
京剧《穆桂英挂帅》
角色选取:穆桂英
京剧《穆桂英挂帅》是梅兰芳等艺术家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于1959年根据同名豫剧移植而来。该剧歌颂了杨家将世代忠良保家卫国的英雄事迹以及杨家将“一门忠良、为国分忧”的英雄情怀。
川剧《火焰山》
角色选取:孙悟空
川剧《火焰山》讲述了唐僧师徒受命西天取经途中,受阻于火焰山下,连绵八百余里的火焰挡住师徒四人去路。孙悟空便只身前往铁扇公主处借用芭蕉扇,最终发生与牛魔王夫妇斗智斗勇的精彩故事。
昆曲《岳飞传·小商河》
角色选取:岳飞
《岳飞传·小商河》是《岳飞传》的一折。讲述的是金兵侵犯中原,岳飞令杨再兴迎战,杨趁雪驰至小商河大败金兵。由于河水未冻,表面被大雪掩盖导致杨误入河中被金兵乱箭射死。
豫剧《包青天》
角色选取:包青天
据古典名著《三侠五义》改编的豫剧戏曲。《包青天》讲述了宋朝大清官包拯廉洁公正、不攀附权贵,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包公”。
花鼓戏《白蛇传》
角色选取:白娘子
《白蛇传》是中国戏曲名剧,故事初见明·冯梦龙著《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明人陈六龙编《雷峰塔传奇》。清人著有《义妖传》弹词。全国几乎所有的剧种,甚至包括木偶戏、皮影戏都有《白蛇传》的演出。
江珊珊
上海戏剧学院创意学院视觉传达专业大三学生
══ 对话 ══
继续说好戏和茶的故事
生活周刊:作为系列,除了茶包之外,还有别的一些单品,可以介绍一下吗?
江珊珊:好的。茶包标签的十二款人物形象其实就是IP,然后我们从中又进行了提炼,创作出以人物形象logo为主的十二款方形茶盘、戏曲特色茶巾、“六戏”小罐茶礼盒和“唱念做打”花茶礼盒。根据戏种名称,我们还设计了100个茶砖及“生旦净末丑”“唱念做打”系列茶砖、茶盘……我们希望通过更多的单品形成一种氛围与气场,让大家可以沉浸式地感受到传统戏曲的各种美妙。
生活周刊:在这次的创作过程中,遇见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江珊珊:所谓万事开头难,一开始在做角色和logo转化的时候,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心思,一方面是要搜集大量的相关资料,一方面是要绞尽脑汁寻找独特的突破口。好不容易在设计稿定下来之后,产品如何落地对于还是学生的我们来说,又是一次很大的考验。我们找了很多的供应商,从打样到生产,每个环节都需要多次沟通打磨。可是拿到的东西,还是不尽如人意,因为,对于这些供应商来说,很多也都是第一次做。于是我们干脆将最后几个步骤改为自己手工做,两个人就这样撑起了生产线。不过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次非常好的实践机会,经过风雨终见彩虹,可以得奖,非常高兴。
生活周刊:这次的经历对于你们将来的发展意味着什么?
江珊珊:虽然比赛已经告一段落了,但是对我们来说,目前所呈现的“百戏茶”还只是一个开始。我们在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从无到有,做出了这样被大家喜欢的作品,让我们更加有信心了,以后说不定还会有2.0版本、3.0版本……不断地细化、优化“百戏茶”。说不定我们以后还会成立工作室,将“戏”和“茶”的故事继续说下去。
青年报记者 杨力佳
来源: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