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亲人易怒,真的是情商低吗?
2020-11-23 教育

相比对外人,我们对亲人更易怒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1.因为不利影响小,自我约束力降低

对亲人发怒跟对外人发怒相比,后续的不利影响要小很多。

比如,对上司发怒,重则要立马被解雇,轻则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忐忑不安地面对上司。

但对爸妈发怒,睡一觉后就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似乎没人记得你曾发怒这件事。

正是因为这种发怒后的影响不同,我们在面对亲人时自我约束力就会降低不少,情绪也就更容易发泄出来了。

而且这么做的次数一多后,我们还会形成不自觉的习惯,经常是话出口后才发现自己说话的语气又不好了。

2.因为踢猫效应,迁怒于亲人

“踢猫效应”源于一个有趣的故事:

一个父亲在公司受到老板的批评无处发泄,回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

孩子心里窝火,只好狠狠地去踢身边打滚的猫。

人的情绪不可避免会受到环境以及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当一个人的情绪变坏时,潜意识会驱使他选择无法还击的更弱者发泄。

比如,受到强者或者上司情绪攻击的人,往往也会去寻找自己的出气筒。

这样就会形成一条愤怒传递链条,最终的承受者,即“猫”,也就是最弱小的群体。

亲人因为对我们很少还击,因此很容易成为被迁怒的“猫”。

越是在外面受气多,同时又无更弱者转移愤怒的人,回到家后越容易将情绪发泄在亲人身上。

3.对亲人期待更高,爱之深责之切

知名大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的《夺宝奇兵4》里,主人公印第安纳·琼斯博士偶遇了一个名叫马特·威廉姆斯的年轻人。

马特高中就辍学了,喜欢穿皮夹克,是一个标准的小阿飞造型的摩托车手。

虽然马特有着种种毛病,但琼斯博士却表示了对他的欣赏,对他的辍学也很理解。

但当他无意中得知马特是自己亲生儿子时,他却怒气冲冲地要求马特,“你回去给我把学上完!”

马特反驳说,“是吗?你之前不是说‘不上学没什么大不了的。孩子,别人说什么你都不用管’,不记得是你说的了?”

然后咱们的大英雄琼斯博士来了一句经典的回答,“那时我还不是你爸!”

我们对亲人总有着比对外人更高的期待。

来源:学生导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