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青春期“囧事”,这群哥哥姐姐走进云南大山告诉孩子“你们从哪儿来?”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脱下白大褂,这次他们走进的是大山里的中小学生课堂,用最通俗活泼的语言讲述青春期的知识,他们成了孩子们眼中最亲切的哥哥姐姐。
“兔子姐姐”“璐璐姐姐”和“二师兄”,是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红讲台”讲师团团队的三位金牌讲师。就在上周,他们一起走进了云南4所学校的课堂。揣着孩子们的美好未来,心怀青春期性教育知识传播的神圣使命,他们一直在路上……
“青春期性教育”?有必要但难做到
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世居着彝族、汉族、白族、回族等多个民族。
这里,有最好的蓝天白云,有最美的青山绿水,但村庄分布不均,交通闭塞,导致经济发展缓慢,民风淳朴,也伴随着文化教育滞后,而提到“青春期性教育”……“真的是很有必要,但是开展起来难度太大了”当地的一位县干部无奈地表示,很多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而且住得离学校很远,有几十里山路,平时就住在学校里。这些孩子可能只有在过年时,才能与回来的父母见面,因此父母在教育上是缺失的,更别说重要的青春期教育了。
去年5月,“红讲台”讲师团负责人“兔子姐姐”高怡菲和“二师兄”朱家斌一起走入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国家级贫困县中学和小学进行青春期性教育,为探索边疆贫困县留守儿童青春性教育模式开了个好头;但是,在这里也发现了危险的信号:
“这里的人早婚早育现象十分普遍,而且孩子们尤其是女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非常非常薄弱,真的要给她们好好讲讲。”高怡菲告诉记者,危险并不会因为无知而止步,为这些懵懂的孩子们进行“青春期性教育”,建筑起保护她们免受伤害的第一道防线可谓迫在眉睫。
不久前“兔子姐姐”和讲师团的其他成员一起,再一次走进了大山,他们用一周的时间将“青春期性教育”这一人生重要一课带给这里的孩子们。
“璐璐姐姐”“二师兄”……“红讲台”的每一位讲师都为自己取了个“萌萌”的名字,那些生分的老师称谓统统不要,这些有趣的的名字能帮助讲师们在瞬间和孩子们拉近距离。
高怡菲是妇产科医院的办公室行政人员,之前学的也是临床医学专业,爽朗的笑容更像是孩子们的大姐姐。谈起被称为“兔子姐姐”的原因,她告诉记者:“名字都是我们自封的,对小朋友讲课,要拉近自己与他们之间的距离”。
用植物生长类比讲解“我们从哪儿来”?
“今天,我既是以一名妇产科医生的身份,又是以一名姐姐的身份来跟你们聊聊青春期你们会经历什么。”这段平和而又温馨的开场白一下子拉近了“兔子姐姐”和女生们的距离。
“老师,我们要到几岁才可以生小孩?”“老师,我们是怎么出现在妈妈肚子里的?”……
面对孩子们提出的疑问,兔子姐姐正将讲授的这堂课名为“生命的秘密”。童年时很多孩子都会问爸妈:“我从哪里来?”这是人类寻求归属的本能。“妈妈说,我是充话费送的。”“爸爸说我是打王者荣耀打出来的。”……这样的回答常常让高怡菲有些哭笑不得。
课堂内,坐着四五十位女学生,遇到一张介绍生殖器的照片时,有几个女学生一边用手遮眼,一边岔开指缝偷瞄几眼。
这一次,“兔子姐姐”决定选用独特的方式,为学生们讲解生命的奥秘。她先给学生观看她最新制作的PPT,上面展示的是植物生长的过程。“兔子姐姐”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花草是怎样成长起来的吗?”学生们有的回答“要有种子,要种进土壤里”,有的回答“每天给它浇水”,还有的说“要买肥料施肥,给它增加营养”。
“没错,其实我们大家出生也是这样的过程,是爸爸妈妈种出来的。”“兔子姐姐”不慌不忙地解说着。最终,在一片掌声中,“兔子姐姐”结束了这次关于“生命的秘密”的课程讲授。
渐渐地,害羞的学生抬起了头,睁大了好奇的双眼,仔细聆听姐姐的讲解,将害羞一扫而空;而活跃异常的学生也安静了下来,求知若渴地等待老师为他们解开身体的秘密。
看到媒体上报道的“月经贫困”,高怡菲还为青春期的孩子带去了卫生巾,告诉他们正规使用卫生巾的重要性。
我来抱抱你,好吗
“红讲台”走进云南,为大山里的孩子讲解“青春期性教育”。其实在此之前,即使是金牌主讲也并非没有忐忑。担心内容过深,这里的孩子不能理解;忧心程度太浅,无法对孩子们起到应有的教育作用。
关于“度”的把握,他们思量再三,将“红讲台”现有的课件改了一稿又一稿,生怕有所闪失。但在踏入教室的那一刻,面对孩子们天真的脸庞和信任的眼神,同为人父、人母的他们决心抛开这些顾虑,以真心与坦诚来进行这次的讲课。
在课堂上,璐璐姐姐提问了:“同学们,女孩子第二性征发育的时候,你们觉得哪些部位的变化最让你们觉得尴尬?”课堂一阵沉默。璐璐姐姐并不着急,反而自顾自地说起了自己的“囧事”:“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胸部变大了,觉得是件很丢脸的事情,于是我就悄悄在厕所里问妈妈该怎么办。结果妈妈大声对爸爸喊了句‘你女儿胸部发育了’,当时我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听到姐姐自己分享的亲身经历,大家都哈哈大笑,瞬间觉得自己曾经的囧事原来也是别人曾经的苦恼。
谈及生命的诞生非常不容易,璐璐姐姐希望在场的小朋友能回去抱抱自己的爸爸和妈妈,表达对父母的爱。所有小朋友应声答应时,一个小男孩举手了,“爸爸妈妈外出打工不在身边,我抱不了怎么办?”璐璐姐姐听了就抱了下这个小男孩说,“让我们把爱与拥抱传递下去,爸爸妈妈会感受到你的爱。”
幸好我们来了!
“囧事”分享,是“红讲台”讲师们常用的上课方法。
讲师“二师兄”在课堂上告诉男学生们:“晚上千万不要浏览一些不该看的网站,因为生长激素总是在夜间分泌,如果性激素夜晚出来捣乱,就会影响生长激素,那你们就长不高了。你们看我,本来应该再多长高一些,结果现在……”“二师兄”边说边叹了口气。面对这样幽默的讲课方式,学生们往往报以笑容,课堂的气氛由此变得更加活跃,学生们对于“性”的羞耻感降低,印象也更加深刻。
“正常的生理成熟过程并不会因为信息闭塞而被阻断,也不会因成人刻意的漠视而延缓。”“二师兄”朱家斌这样感叹,“幸好我们来了,这些孩子太需要这堂课了,至少我们把他们往正确的道路上带了一程。”
每次讲座都很快过去了,虽然来路崎岖颠簸,但看着这群穿着陈旧但衣着整洁、眼神纯洁无瑕的孩子们对青春期从懵懂到了解,讲师们都深感欣慰。“一些孩子的知识之丰富、思维之缜密甚至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高怡菲告诉记者,如果青春期讲座能够减少一个早婚早育的孩子,改变一个孩子的生活轨迹,那也是值得的。
尽管在这群哥哥姐姐的努力下,给大山里的孩子们讲青春课已经固定为每年两次的常态,然而这对于处在成长中的孩子们来说远远不够。因此这群青春期性教育的讲师们在为孩子们面对面讲课的同时积极联合当地的教育部门开展对当地老师的培训,希望能打造一支“带不走的讲师团”,让孩子们身边的青春期性教育永远在线。
付出也有收获,此次走进大山,高怡菲遇到了去年参加听课的学生,学生们听完课后称“很喜欢哥哥姐姐的课”,也希望能明年还能见到他们。
“红讲台”的这群年轻讲师们相信,只要坚持将这件事做下去,就一定会越做越好。
== 背景 ==
中国每年人流约1300万例
他们扛起“性教育”大旗
据2015年发布的《中国与其他各国性教育状况对比》的调查显示,我国每年约有2200万青少年进入性成熟期,在18-24岁的青少年中,48%的人发生过性行为;中国每年人流约1300万例,占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人流比率的四分之一,其中重复人流率占50%,人群中未婚比例高达40.45%,未成年人比例达50%。
而与此严峻现实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我国性教育的现状为:个人胡乱探索、家庭沉默不语、学校隔靴搔痒、社会态度不明。
2011年,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团委“关爱青春·守候花季”青春期性教育项目应运而生。2013年团委讲师团正式成立,并有了属于自己的名字——“红讲台”。发展到现在,从最初3名医生的“单打独斗”,如今“红讲台”队伍已经扩展到37人,团队建设初具雏形。
讲师们来自医院的各个岗位,从医生到护士,从药剂师到行政人员等,基本都是80后和90后,其中90后有6位。
不过,尽管讲师们希望通过他们的课程能让孩子们正确地对待青春期,但他们始终认为家长才是孩子最好的性教育老师。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