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中高强度体锻不少于60分钟!“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行动方案(2020-2030)”发布
2020-12-12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10℃的气温下,小朋友们穿着短袖在拍球。今天(12月12日),首届全国中小学和高校健康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上,永德实验小学的同学们来到华东师范大学的室内体育馆,为全国百余位校长们上了一节特别的体育课。

大会上一个重头戏是正式发布“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行动方案(2020-2030)”。本着“健康第一”的理念,该行动方案将为全国的学校、家庭、社区提供一整套完整且极具操作性的强身健体策略。这套方案的研制团队由华东师大体育与健康学院院长季浏教授和学院党委书记汪晓赞教授领衔,其背景根据世卫组织的调研。

当下,在世界范围内,约80%的青少年未达到每天60分钟的中等到大强度的身体活动建议标准,各国青少年普遍存在身体活动不足的弊病。在我国,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状况令人堪忧,近视、肥胖、脊柱侧弯等体质问题愈发严重;体育与教育分离,以及攀升的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和精神障碍患病率,正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如今,学校的体育与健康教育正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德智体美劳以德为先,五育并举,体在C位。对此,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院长季浏教授介绍,新编制的这份体育健康促进行动方案,从儿童青少年所处的全生态环境入手,辐射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四大领域,形成校园、家庭、社区一体化的促锻炼、增体质机制。

方案还提出兴体育、融体育、亲体育、常体育、智体育的“5+体育”的行动愿景,即民族加体育,素养加体育,家庭加体育,生活加体育,科技加体育,五大概念内涵和方法。

方案从五个方面给出了具体的行动指南。实施优质的体育与健康课程首当其冲。学生每节体育课的运动密度要达到75%以上,运动强度达到心率140-160次/分钟。每节课的运动技能练习时间为20分钟左右,体能练习时间为10分钟左右,彻底改变体育课不出汗、不对抗的顽疾。学生每天在校内参与不少于60分钟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其中,还要营造浓郁的“活力校园”氛围,师生共同参与每天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教职工每周累计参与不少于180分钟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

此外,还要建立“家庭-学校-社区”多元联动机制、推行科学的“赛事挑战”奖励计划、建立动态持续的运动智能监控体系等。

为此,行动计划提出,重点关注体育课堂教学指标、体育考试指标、健康生活指标、主动健康指标等四个方面问题,其中必须包括体质健康水平、运动技能成绩、身体活动水平、久坐行为、身体形态、视力水平、睡眠情况、心率变化、生活质量指数等项目。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