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浦东机场成为疫情下中外人员往来的安全港湾”
“四准”:风险布控准、人员分流准、处置方式准、统计数据准“四化”:风险甄别动态化、自助申报便利化、通关验核自动化、阳性追溯高效化“四联动”:实验室与口岸联动、指挥部与现场联动、海关与地方联动、外防输入与内防输出联动 目前,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每天入境人员在3000人左右,超过全国入境旅客总数四成;入境旅客通过手机扫码填写健康申明卡比例已达100%,曾经耗人费时的纸质申明卡已“功成身退”;一架百人规模的入境航班,从落地开启舱门到完成核酸采样和二次测温,只需100分钟左右,卫生检疫时长大大缩短。
这是记者近日采访浦东国际机场“国门”一线获得的最新信息。浦东国际机场海关旅检处处长郭裕彬表示,在海关总署和上海口岸联防联控机制统一指挥下,经过与新冠肺炎疫情近一年的“较量”,浦东国际机场入境人员卫生检疫常态化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外防输入”能力与信心不断增强,越来越多航空公司将浦东国际机场作为重启中外航线的首选地,“浦东机场正成为疫情下中外人员往来的安全港湾”。
今年二季度以来,上海海关花大力气提升浦东国际机场旅检信息化管理水平,与机场、航空公司等共同推动入境旅客健康申明卡电子申报。疫情初期,每天上万张纸质健康申明卡的信息采集、汇总、分析和入库管理,仅旅检条线就需要投入50多名关员连班作业,消耗了大量人力。如今,健康申明卡电子申报已达100%,相关信息传递准确畅通,大大加快了卫生检疫流程。以一名入境旅客的信息追溯为例,过去需要三名关员花费至少两小时,如今只需一名关员,10分钟即可完成。
据郭裕彬介绍,面对“外防输入”这道“大考”,身处“国门”一线的浦东国际机场海关旅检部门不仅设置了现场检疫一道关口,还开发了“上海海关新一代旅客通关、风险控制、智慧卫生检疫等系统本地化配套支持模块”,将进出境人员风险分值贯穿整个信息链,配套自主研发的自助申报机、多功能分流机等新设备应用,初步实现了“四准”(即风险布控准、人员分流准、处置方式准、统计数据准)“四化”(即风险甄别动态化、自助申报便利化、通关验核自动化、阳性追溯高效化)以及“四联动”(即实验室与口岸联动、指挥部与现场联动、海关与地方联动、外防输入与内防输出联动)的建设目标,在系统应用和现场实践中摸索建立了疫情风险自主分析的监管链条。 据新华社电
来源: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