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听两会|市政协委员臧熹:连续两年为全市过街人行天桥逐步加装电梯发声
2021-01-23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 常鑫/图、视频 周紫薇/剪辑

对特殊人群来说,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是他们迫在眉睫的需求,是改善他们出行质量的必要保障。在去年的上海两会上,农工党党员、市政协委员沈杰和团青界别的市政协委员臧熹共同为“天桥之困”发声。

记者获悉,这是颇为执着的臧熹第二年关注天桥之难的话题。他在今年的上海两会上提交了一份《关于为全市过街人行天桥逐步加装电梯的建议》的提案,重申这一问题。

由于无障碍设施不到位

导致市民对过街人行天桥的投诉居高不下

臧熹认为,完善的交通出行无障碍设施建设是城市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随着社会进步,残疾人出行意愿越来越强烈。同时,上海老龄化加剧,越来越多老年人对无障碍出行的需求越来越突出,在医院、居民区、学校周边区域尤为明显。近来年,上海交通出行无障碍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升,残障人士、行动不便人群出行,较以往更为便利。

“但是,上海仍存在过街人行天桥无障碍设施无法满足公众需求的问题。首先,电梯总量不足。目前,全市175座人行天桥中仅有37座配置有电梯,仅占21%,设置垂直电梯的天桥更是少数。同时,管理运营不细。对于人行天桥配置电梯缺少统一管理标准,在电梯开关时间方面亦无明确标准,个别电梯仅在早晚高峰开放。另外,部分设计不便。部分人行天桥设计成一字型、L型、U型,行人无法通过天桥到达对面马路。”他认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第一,变相为行动不便人群出行带来隐患。设置天桥的路口一般没有地面人行过街设施,老人因爬楼梯困难、残疾人因无法使用天桥而选择横穿马路,隐患重重。第二,人行天桥使用效率不高。例如,人流量较大的吴淞路海宁路口,7时至19时约有7500人次通过天桥,高峰时段每小时约1200人次。而配备电梯的延安中路华山路天桥,7时至19时则约有18700人次通过,高峰时段每小时约2300人次。由于无障碍设施的不到位,也导致了市民对过街人行天桥的投诉居高不下。

在他看来,造成上海过街天桥无障碍设施严重缺乏,既有历史上的规划不足导致后续安装困难,也有现实的安装、维护成本高,缺少行业指导意见和管理办法等原因。

建议开展专题研究

试点“一桥一策”的加装计划

臧熹建议,有关部门可考虑通过计划先行、试点推进、制定标准、综合施策等手段,改进上海目前过街人行天桥无障碍设施存在的问题。

他指出,《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第十三条明确,城市的主要道路、主要商业区和大型居住区的人行天桥和人行地下通道,应当按照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配备无障碍设施,人行道交通信号设施应当逐步完善无障碍服务功能,适应残疾人等社会成员通行的需要。为此,建议在2021年,由市交通委牵头编制《上海市人行天桥无障碍设施改造计划》,随后由上海市道路运输局和各区的市政建设管理中心负责实施,有序进行。

他还建议,在对全市情况进行梳理后,选择部分天桥,尤其是市民投诉量大的天桥,开展专题研究,试点“一桥一策”的加装计划。试点中,一方面聚焦重点地区——中心城区35座位于医院、学校以及重要交通枢纽周边的天桥;一方面,聚焦市管天桥——延安路沿线、71路公交设有站点的天桥。试点中,对有条件加装垂直电梯的天桥,优先考虑加装垂直电梯,方便轮椅出行。通过试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在全市形成示范引领效果。第三,制定标准。在试点推进的同时,对相关规划、标准和管理办法进行梳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形成行业管理办法、指导性文件、设计建设标准、运营维护守则等一整套人行天桥加装无障碍电梯的上海方案。

“对不具备加装电梯客观条件的天桥,通过综合施策解决相关问题。由交通委牵头与相关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对这类天桥所在地区地面过街信号灯系统进行更为科学、合理的优化,以方便弱势群体过街。”臧熹表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 常鑫/图、视频 周紫薇/剪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