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普陀苏州河畔,将有25座苏河水岸驿站相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
普陀区拥有21公里苏河岸线,在基本实现贯通后,今年将致力于打造苏河水岸世界级滨水会客厅。在29日启动的普陀区“苏河·驿谈”系列活动第一期论坛中,苏河水岸驿站建设成为亮点。在苏州河沿线按照500米间距的服务半径,分级分类规划25座驿站,融入10项基本服务功能和10项品质提升功能。同时结合周边街区历史人文资源、拓展艺术、生态、科普、党群宣传等主题特色,形成三级驿站体系,打造具有“十全十美”基因内涵的公共服务设施。
“普陀区苏河水岸驿站选址运用见缝插针式的空间复合思路,结合苏州河特有的岸线蜿蜒曲折特点,结合竖向地形,利用桥下空间,规模紧凑。”第一期论坛主讲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张斌介绍,驿站设计将采用功能模块化、组合多样化、建造装配化、场地最优化的构建原则,建筑方案蕴含满足美好生活向往的“十全十美”基因。
苏河水岸驿站效果图。
“十全”代表休憩、充电、饮水、交流等便民服务、应急医疗、游览问询、公共厕所等10项基本服务功能,“十美”代表驿站客厅、百姓直播间、艺术空间、微型书店、小微剧场、中式普园、屋顶流星花园、风雨长廊、百姓画廊、苏河灯塔等10多项品质提升功能。
今年普陀区将启动顺义路驿站、普陀公园驿站以及武宁路桥北驿站的建设。
张斌介绍,将于年后率先启动的武宁路桥北驿站是利用桥下消极交通剩余空间,形成包含公厕、服务设施、文化小展厅、休闲看台和道班房的隔路相望的两组狭长建筑。
顺义路驿站则直面对岸华政的百年校园。驿站南北一字排开,北侧沿路是公共卫生间,居中是小展厅,南侧面河为市民客厅,两两之间以小庭院相连。整个驿站面向西侧步道是连续的休息长廊,同时在面河一侧有绿坡和台阶与屋顶花园相接,市民可以拾级而上,回头远眺对岸华政的历史人文风光。
苏河水岸驿站效果图。
普陀公园驿站利用公园门口的广场空间设计了一个休息回廊作为公园新的入口,其侧面布置了市民客厅和小展厅,两者之间有小庭院、回廊相连,灯塔镶嵌其中;同时改造了公园原有的门房并加建了公共卫生间,和驿站风格保持一致。
普陀区表示,“苏河·驿谈”作为普陀区落实开门开放搞建设的平台,聚焦进一步营造苏州河文化,讲好苏州河故事,推介苏州河品牌,荟聚政、产、学、研多方资源和力量,为打造环境优美、清新怡人的城市滨河地区典范提供展示舞台。
【相关新闻】
苏州河普陀段最后一段贯通岸线进入施工阶段
中远两湾城段效果图。
随着施工公告的张贴和施工围挡的搭建,1月28日,苏州河沿线综合整治工程(中远两湾城段)正式开始进场施工,这也意味着苏州河贯通工程普陀段的最后一段岸线已进入贯通实施阶段。这段河湾将打造为“普陀样板”,提升两湾岸线的景观品质。
中远两湾城岸线东起彭越浦泵站,西至江宁路桥,总长度1690米,是苏州河42公里岸线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前期广泛宣传和听取意见,这个有着11599户居民的内环内最大小区已于2020年12月31日召开业主大会,表决通过同意实施普陀区苏州河沿线综合整治工程(中远两湾城段)。本次贯通提升将在保持原有滨水区域空间布局及功能不变的基础上,打造一条开放共享的花园式滨水健康步道。
中远两湾城段效果图。
“此次中远两湾城段的贯通提升工程得以实施,要特别感谢中远两湾城广大居民对于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支持。”普陀区重大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苏州河见证了上海近现代工业文明的起步、承载了上海城市发展的许多记忆。此次工程立足“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最大程度听取居民对于河岸设计的意见建议,以共建共享的方式努力实现还水于民、还绿于民、还岸于民。
中远两湾城所在的宜川路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秉承“丈量民意、回应民需”工作法,通过“我们的两湾”小程序、“微心愿墙”、专家线上直播对话、职能部门联合接待等方式,与居民开展沟通,先后举办近百场宣讲会和磋商会,并组织居民到建成段实地参观,收集了近千条意见建议,全部交由专业部门优化设计方案,使方案更贴合小区居民审美、生活、休闲的实际需求。
作为中远两湾城居民,宋先生与家人在苏州河畔工作、生活数十年,见证了苏州河由臭变清的巨变,他们也很自豪成为“一江一河”的一部分。“如今两湾原有的岸线早已斑驳,希望经过景观提升后的两湾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展现出它独特的文化和风姿。”
施工方介绍,施工期间将严格做好疫情防控措施,坚持文明施工,尽量减少施工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