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缕飘在时光记忆里的咖啡香
2021-01-31 生活

喝咖啡,品尝上海最优雅的方式之一

咖啡是一种世界语言。曾经巴黎、维也纳、伦敦的咖啡馆是作家、哲学家的会面地,代表了一种“文艺社交”,形成了“作家咖啡馆”“记者咖啡馆”“画家咖啡馆”“心理学家咖啡馆”。上海也有类似的海派文化基因。

在上海大都市中,很多人喜欢在咖啡馆消磨时光,甚至包括一大批中老年人。吸引人们的往往不是咖啡口味,而是一个舒适、自由、充满艺术感的文化环境。100多年的时光中,国际化的上海已经把这种咖啡语言烂熟于心,甚至,成为这座大城市的重要标签之一。

上海市中心的咖啡店数量之多,几乎遍布每一个街角、每一条小路。用美食软件搜索,上海大约有8000多家咖啡馆,即使每个双休日都逛一两家,也跟不上它们扩张的速度。上海有网红店扎堆的小马路,不经意间的街边咖啡小站,与艺术、时尚等元素结合的商圈咖啡馆,主打人工智能的新式咖啡,大隐隐于市的手作咖啡,烘焙匠人的概念咖啡……咖啡散落在这座包容万物的城市里。

咖啡文化早在100多年前,就已经在上海这座城市埋下了种子。到如今,全国甚至全世界各地的人来到了这座城市,改变了这座城市的生活习惯,甚至改变了说“本地话”方言的习惯,只有咖啡,成为所有上海人的习惯。今天,你想要了解上海这座城市的味道,去街角咖啡馆坐坐,品一品咖啡,甚至不经意地听一两句邻座飘来的对话,你会真的开始懂这座城市。

从本期开始,请跟随记者的脚步,让我们踏进上海形形色色的咖啡店,于一杯芬芳怡人的咖啡香气之中,细品上海的“快”和咖啡的“慢”。

WABI的日式小院子种满草木,玻璃窗内的咖啡馆像镶嵌在画中。本文受访者供图

愚园路是一个符号,也是很多人的情结。几年前整体改造更新,赋予了愚园路新的气质。这种气质不同于新天地把新世界的灵魂穿越到石库门,也不同于静安寺直接把未来世纪投放到这块曾经灯红酒绿的土地上。愚园路只是梳理了现实和历史的关系,在每一个值得叙述的建筑门口,用铭牌和二维码告诉所有爱这条马路的人,历史曾经在这里发生。

在这个快节奏时代,只有两车道的愚园路似乎有点格格不入,却正是由于这种格格不入,使得愚园路保留了它的气质。咖啡馆,作为最好的历史叙述者和现实切入点,当然在愚园路有着它的一席之地。

青年报 杨颖 记者 孙琪

咖啡小哥在昏黄的灯光下手冲咖啡。

  许多年以前,谁在这里喝过咖啡  

来WABI咖啡馆的都是有缘人。听别人介绍来找WABI咖啡馆的多半会找不到,最高纪录是有人在WABI门口来回走过三次,最后还是打了电话,在店员的引导下才得入其门。这家咖啡馆实在太低调,店招还没有门牌号大,还故意不引人注目。很多走进这家店的客人,都是被门前京都风格的小院子吸引,然后看到旧木门两边的玻璃窗,窗前的吧台,有人坐着喝咖啡,像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世俗画。

木门已很老旧,看不出原来的漆色。穿过铺着碎石子的小院,推开门,你一定会惊讶或者惊喜。这扇门,隔断了两个空间,也仿佛隔断了时间。门外,阳光灿烂,门里却是灯色昏黄。木地板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充作大堂吧的是一排同样年代久远的柜台,吧台上没有我们惯常看到的咖啡机,只有几只老式的咖啡壶在炉子上“扑哧扑哧”地冒着热气。

走廊不长,却窄,使得这条灯光昏暗的走廊在视觉上长了很多。这些年,上海的马路一直在垫高,因此,走廊的两边和尽头所有房间,都需要走下三格台阶。下沉式的房间,温暖而安静,有一种“窝”在里头的感觉。房间的墙是用黄泥糊的,白色涂料剥落的地方,可以看到细腻的泥质。左手边的墙上,是一排意大利式的灯饰,里面有着幽幽的灯光,给空间增加了神秘感。

煮咖啡别有一番怀旧的味道。

这里几乎所有的家具和陈设都是古董,创办者特地从国外运来了很多上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的家具。整个空间,几乎没有一样新的东西,让人们恍惚走进了一部黑白电影。年轻人没有见过这个样子的上海,几乎每一个角楼,都是粉丝们拍照打卡的好景观。

菜单上没有现代咖啡客熟悉的拿铁、卡布奇诺,只有煮咖啡,那种古老得像是几辈子之前人们喝的。一些上了年纪的客人,下午来时,点一杯煮咖啡,一份点心,安静地坐到傍晚,再点一份煮咖啡,一份吃的。

安静并不是WABI的主题,时空交错才是WABI这些陷在地下的小房间最精妙的所在。哪天有空,在哪里猫一个下午,走出大门时,你一定会有又穿越回来的感觉。

AKIMBO咖啡店有满满的工业风感觉,大空间的店面,一览无余。

  很多年以后,邻居依然穿堂而过  

愚园路是一条真实的马路,虽然很多人认为它风情万种,但烟火气始终氤氲在这条窄窄的马路的每一个角落,历史的脉络无比清晰。

如果说,WABI提供的是一种关于空间的怀旧回放,那么,被命名为“愚园百货公司”的那座曾经的邮局小楼,则展示了上海更加贴近现代、贴近市井的咖啡叙事方式。

小楼有自己的故事,文学大家施蛰存先生就曾经在这里居住,大师笔下的人来人往、家长里短,散落在小楼的角角落落。被改造成邮局,依然递送着南来北往的人们的故事。如今,一只白色的邮筒模型立在门口,让小楼的故事能找到它的过往。

虽然叫“百货公司”,一楼的一多半其实是一家咖啡馆。与大部分开咖啡馆的不同,这家名叫AKIMBO的咖啡店追求的是大空间。裸露的水泥天花板,工业风格的装修,里间是一大间近百平方米的大空间,人们可以在任何一个角落跟朋友喝咖啡聊天,不用担心打扰到别人或被别人打扰。只有在屋角很深处,你可以看到有木楼梯,有后门,才依稀见到施先生住在这里时的样子。

AKIMBO并不太在意自己所处的古老和历史,而是很卖力地活着自己的时尚与先锋。柜台上有醒目的海报,表明这里可以品尝世界一流的冠军豆。这并不是为了标榜自己的品味,而是因为,上海真的是一个咖啡文化的高地,只有在上海,才有更多的人会跟你一起用专业的方式来品尝咖啡。

天气好的时候,坐在门外喝咖啡的人也成了街景的一部分。

平日里,喜爱咖啡的人们在满溢着咖啡香气的吧台前,看着愚园路上行色匆匆的摩登人士,品着精心制作的咖啡,享受着属于自己的安静一刻。或者,与三两好友、生意伙伴,在开阔的店堂里聊天开会,体验上海的生活方式。

而当各类时尚活动举办的时候,愚园百货又化身为时尚空间。上海国际时装周,这里是分会场之一,时尚人士争相走进这里,寻找新时尚中的老上海的身影;酩悦香槟的150周年庆典,这里是主会场,流光溢彩的展厅,再现了这家香槟巨头的辉煌历史,也再现了上海那流光溢彩的历史瞬间;纽约时装周中国日也在这里举办,曾经的东方巴黎魅力依旧。

熟悉愚园百货公司的人们都知道,这里其实是一个新的潮流胜地。跟很多展场相比,这里和生活、和咖啡联系在一起的时尚方式,可能更加上海。

虽然这里颇有几分高大上的意思,但弄堂里的居民依旧习惯从咖啡店前门进来,穿过店堂,从后门出去,抄个近路,店员们也习以为常。弄堂市井的生活方式和时尚摩登的各类活动两两相安,形成了愚园百货的咖啡叙事方式。这看上去不经意的经营,却恰恰是上海历史悠久的生活方式。

青年报 杨颖 记者 孙琪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