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203档案”,中国福利会英文历史档案首次向社会开放
2021-02-04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现存于上海市档案馆的中国福利会英文历史档案,共计有203卷、17247页,被称之为“203档案”。记者今天从上海市档案馆获悉,在中国福利会、上海宋庆龄研究会、上海市档案局(馆)三方合作推动下,这一丰富的档案“富矿”已于日前完成翻译、解密、划控,依法向社会开放。

 尚未充分开垦的档案“富矿” 

这批档案集中反映了宋庆龄及其创建的中国福利会的历史。在其中,可以找到中福会当年工作计划、总结、会议记录、财务报表、往来文函等等……它是一座尚未充分开垦的“富矿”,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中国福利会最早的前身是保卫中国同盟,于1938年6月在香港成立,宋庆龄担任中央委员会主席。保盟是一个支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救援团体,有外国友人参加,主要向海外募集资金和医药物资。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陷落,保盟的活动一度被迫中断。1942年8月,宋庆龄在重庆重建保盟,并继续领导保盟直至抗战胜利。重庆时期的保盟除组织对国统区战争难民和灾民的救助外,主要精力放在支援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的工作上。

1945年12月,保卫中国同盟改组为中国福利基金委员会,宋庆龄担任执行委员会主席,总会从重庆迁到上海,主要任务是帮助中国人民的战后恢复工作。至1946年6月改名为中国福利基金会,但组织结构和工作内容保持不变。1950年8月,中国福利基金会改组为中国福利会,此后的工作重点是在妇幼保健卫生、儿童文化教育福利方面进行实验性、示范性工作,加强科学研究,扩大国际交往与合作。

中福会在保卫中国同盟时期、中国福利基金委员会与中国福利基金会时期以及中国福利会初期,国际化程度相当高,有多名外国友人参与其中,并且一直与诸多海外机构及国际组织保持密切的往来,因此不仅采用的办公语言是英语,而且在长期的工作与活动过程中产生、接收、存档的公务文件资料基本上也都是英文。

上世纪八十年代,上海中福会将一批英文历史档案移交给上海市档案馆保管。这批英文历史档案被上海市档案馆列为一个单独的全宗,共有204卷,除了最末一卷是宋庆龄早年照片,与中福会历史无直接联系以外,其他203卷都是中福会早期的文书档案及相关文字资料,因而被整理研究者称为“203档案”,其形成时间大致从1938年至1964年。

 可以查阅宋庆龄个人文书 

据介绍,“203档案”的内容主要以英语记述,大部分为文字类文件材料,也有少量照片和印刷出版物。中福会前身的创建和早期的发展,正好处于近现代中国最为跌宕起伏的历史时期,因此形成和留存的档案资料丰富而复杂。

其中中福会早期各个历史阶段产生的业务活动类档案,可以说是“203档案”的主体,涉及内容相当广泛,包括中福会及下属部门与个人的业务活动记录、报告与备忘录等,国内外其他协作机构及个人的公务来往函电、工作报告、情况介绍等,可以看到当时的主要业务活动包括援助中共边区、解放区的医务(包括国际和平医院和医学院校)、妇女、儿童、文教、救灾等工作;中国工业合作运动;战灾儿童义养会中国分会;上海儿童工作组;救济国内文艺团体及工作者等。

档案中还有一批重要人物个人文书类。宋庆龄作为中福会及其前身的创办人和主要负责人,除了有散见于其他各卷的来往函电与发言讲话记录之外,在“203档案”中还有八个专卷,包括以主席身份写给国外个人捐赠者的答谢信底稿,与国内外人士的往来函电,与本会工作人员的往来函电,以及一些个人报告、讲话记录的正式文本、定稿、修改稿、初稿及中文译稿等。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203档案”才于日前正式向社会开放,这也是庆祝建党百年档案资源开发系列活动之一。目前,公众可登录“上海档案信息网”,通过“数字档案公共查阅平台”检索“203档案”开放部分的案卷级、文件级目录,并在上海市档案馆外滩馆查阅利用 “203档案”开放部分的数字化全文。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