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故居汇集名家烹制文化“年夜饭”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巴金故居充分利用自身深厚的文化资源,为“就地过年”的人们准备了丰盛的文化大餐。春节一连7天推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了解到,巴金故居在2021年春节期间虽然不开馆,但是仍在积极开创新模式,为公众精心准备春节文化礼包,组成一桌丰盛的文化“年夜饭”。巴金故居微信公众号2021年度“新春读书季”专题为新春谈闲话特辑。故居特邀七位在各自专业领域颇有建树的文化人,在作家、教授、主编等标签之外,拍摄生动鲜活的视频介绍业余的热爱,或玩石观鸟,或种花撸猫,或吟诗作画,一展文人意趣。
大年三十,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子善将率先登场。喜欢猫就是“不务正业”?不,陈老师正在编写一本关于猫的书籍,他把许多中国作家爱猫、写猫的文章汇总在一起,把人与猫之间的情感做了深入的整理和分析,极具文化含量。大年初一,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汪涌豪将向读者拜年,讲述自己与旧体诗的情缘。传统诗词情韵双美,还负载着文化认同与传承的深刻意蕴,旧体诗在近代的没落与兴起背后,是人们精神追求的变化。汪老师的旧体诗集即将面世,他为什么会进行旧体诗创作呢?大年初一,期待他来为大家解读。
大年初二,日本一桥大学大学院言语社会研究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坂井洋史将献出自己的美食秘技:烹饪面条。坂井老师的烹饪水平与他的中文造诣不相上下,他将亲身上场,用流利的中文、娴熟的技艺向读者奉上一道色香味意形俱全的意大利面。大年初三,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教授、作家、学者谈瀛洲将把镜头对准了家中“养在书房人未识”的各式花卉。竹节海棠、扶桑、报岁兰、汪字兰、西神梅……谈老师对自己培育的花如数家珍,他爱花、护花、研究文学作品中花的意象,出版了花事散文集。如果对植物感兴趣,请静待谈老师的分享。
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河北大学博士生导师傅光明是一位资深的莎士比亚爱好者,许多读者阅读了他的译作都成为了“傅译莎”的忠实粉丝。大年初四,他将分享自己翻译莎士比亚背后的“苦”与“甜”,带领读者进入阅读和翻译独有的生命体验。《开卷》《译林书评》执行主编董宁文爱好水墨书画创作,已在多地举办了个人水墨画展。大年初五,他将带着自己的水墨画集《宁文笔墨》和《宁文写意》来做客,讲述创作背后的温情细节。
曾毅峰,笔名亦风,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热衷观鸟的他,不仅开通公众号分享他的观鸟心得,还集结至《飞鸟相与还——南方城市观鸟笔记》一书中。大年初六,他将带着簌簌扑飞的鸟儿们来与读者见面,讲述人与鸟、追溯鸟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以上七位文化人,在工作中施展才华、勤奋耕耘出成绩,在生活中亦展现出另一面的精彩,富含深厚的文化底蕴。春节假期,正适于与他们一起沉浸闲暇,用文化陶冶身心,提升自我,创造全新的“业余生活”。
此外,春节期间,读者亦可翻阅巴金故居的“寒假阅读•大家读名著”特辑,跟着巴金、王安忆、莫言等文化名家读书,翻阅他们的书单,品味他们的读后感悟,解读经典,爱上经典。巴金故居微信公众号每年春节期间策划推出的“新春读书季”专题栏目已延续4个年头, “新春荐书”“出版人荐书”“名家阅读鉴赏”等一系列荐书活动广受好评,使公众跨越空间距离,走近作家作品,走近经典文化。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