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上海各界青年对扶贫攻坚如此反应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陈嘉音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今天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说,精准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开发式扶贫方针是中国特色减贫道路的鲜明特征。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也让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国的声音。”“扶贫攻坚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但我们奋斗的脚步不会停下!”……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广大青年中引发强烈反响。
扶贫链接乡村振兴
群众的笑容是最好的告慰
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说:“8年来,我先后7次主持召开中央扶贫工作座谈会,50多次调研扶贫工作,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坚持看真贫,坚持了解真扶贫、扶真贫、脱真贫的实际情况,面对面同贫困群众聊家常、算细账,亲身感受脱贫攻坚带来的巨大变化。我在各地都看到,广大脱贫群众露出了真诚笑脸,这是对脱贫攻坚的最大肯定,是对广大党员、干部倾情付出的最高褒奖,也是对革命先辈和英烈的最好告慰。”
真诚笑脸是对脱贫攻坚的最大肯定。对于这句话,喀什麦盖提县的西部计划扶贫志愿者张思慧深表认同。大学毕业后,张思慧从上海出发,跨越4000多公里路程,经历了60多个小时火车的车程,到达了服务地喀什地区麦盖提县,在援疆工作指挥部负责文化宣传,跟进文化旅游援疆项目,同时参与脱贫攻坚,下村帮扶。“群众的笑容是力量的源泉。”她说道。
大学生村官刘静静说,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伟大壮举。这份脱贫成绩单举世瞩目、鼓舞人心。
“从脱贫攻坚迈入乡村振兴新时代,我身为一名基层乡村工作者,将不断汲取榜样力量,站在新起点上,脱贫攻坚的宝贵精神财富指引着我们披荆斩棘、奋力向前,我们一定能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刘静静说。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在大山中,有一批年轻人正在尽力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00后扶贫志愿者贾飞云表示:“总书记说,我们要紧紧扭住教育这个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强调再穷不能穷教育、再穷不能穷孩子,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2020年寒假,贾飞云跟随上海商学院的爱心贵州社团一起前往贵州进行冬日走访。他们需要经历30多个小时的火车旅程,才能到达目的地——贵州省金沙县上山民族小学。生活条件艰苦,但是这群年轻人从来不说一声哭,不喊一声累。
“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我国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打下坚实基础,彻底改变了贫困地区的面貌。我认为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在贵州贫困山区走访时,我们鼓励更多的贫困山区孩子走出大山,融入城市改变命运。” 贾飞云说。
在她看来,在扶贫路上的青年志愿者像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他们用灵魂来唤醒另一个灵魂,努力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在2020年这个关键时刻,我也有幸前往贵州进行走访支教,前往实地进行考察,看到了他们的艰辛和努力。有多少人日日夜夜奋斗在脱贫攻坚工作的一线,有的为此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正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因为有这么多干实事的人存在,我们的脱贫攻坚任务才能按时完成,为这一幅长卷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00后扶贫志愿者傅殊奇说道。
立足三农奋斗不息
以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的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作为青年‘三农’工作者的一员,我辈无比幸运,站在历史的节点上,回望过去荡气回肠,展望未来充满希望。”
顾小小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是上海市农业机械研究所的一名农机研发人员。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农业机械装备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背后是十几亿人口吃饭的头等大事。作为上海市农业农村委青年专家科普团的一员,她坚持参与农业科普知识“五进”活动,普及现代农业科学理念,提高全社会对“三农”的认识的了解。并连续多年于农业科技服务周开展志愿科普活动,向农户普及水肥一体化技术、蔬菜全程机械化应用技术等。
作为一名基层农机科研工作者,她曾见证前辈们用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转型升级来转变农业生产方式,解放农村劳动力,助力农民增产增收;用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的稳步提升来提高生产效率,保障民生;用农业现代化科技发展来为脱贫攻坚战打下重要基础。
“如今,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三农’工作重心将实现历史性转移,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我们青年‘三农’人重任在肩,必将勇于担当、善作善成,坚守住脱贫攻坚成果,用实际行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志之难也在自胜
“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帮扶转变
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总书记说,脱贫必须摆脱思想意识上的贫困。我们注重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成脱贫攻坚的强大动能,实行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既富口袋也富脑袋,引导贫困群众依靠勤劳双手和顽强意志摆脱贫困、改变命运。” 上海熔灵珠宝公司总经理张佳慧说,她和团队奔赴贵州,参与了“千村计划”,用非遗设计扶贫。
面对少数民族,如何将丰富的民族文化转化为经济效益也是扶贫工作的一大难题。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帮扶转变,让发展成为消除贫困最有效的办法、创造幸福生活最稳定的途径。“苗族工艺尤其是台江苗族的手工艺品,像银饰、刺绣作品都特别棒。如果可以走出大山深处,相信会有更加广阔的市场。创意扶贫,能让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扶到家庭。”此外,他们参加了“互联网+”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在山东临沂、威海、贵州遵义都进行了项目对接。
基层青年纷纷表示,要坚定信心决心,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陈嘉音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