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的上海青年|他们将白领驿家开到了新疆,孵化技能授人以渔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今天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其中,上海静安区白领驿家两新组织促进中心获得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受到表彰。
这两年半来,白领驿家探索“静安白领驿家中心+白领驿家巴楚工作站”的双向互动和实体同频运作,打破静安和巴楚间的时间差和观念差,将白领驿站建到了千里之外的新疆。
脱贫先要有新理念:精准捐赠,孵化技能
将白领驿家品牌做强后,白领驿家党总支书记、理事长史逸婵觉察到了白领更深层次的需求。“除了关注他们自身的成长外,不少白领还有参与社会公益服务,提升社会责任的意识.。我觉得年轻人的梦想,完全可以和中国梦联系在一起。那时我就在想,有无可能通过白领驿家品牌,让更多青年白领走到广阔的大西北,走到美丽的巴楚地区,那里除了有美丽的风貌外,还有浓浓的历史人文沉淀。”
2018年9月,“把站点建到新疆去的想法”得到了上海市合作交流办公室、静安区合作交流办公室关心支持,与上海援疆巴楚分指挥部紧密合作,搭建了一个白领志愿者参与国家脱贫攻坚工作、精准扶贫新疆喀什地区巴楚县人民群众的桥梁。
上海援疆巴楚分指挥部在位于巴楚市民之家中的“小胡杨实践基地”专门辟出112平方米的独立空间,精心打造“白领驿家巴楚工作站”阵地,设置展示区、服务区和互动区等功能区域。
时隔2年多,史逸婵仍能记得第一次率队到巴楚的场景。她回忆说,2019年6月2日到5日,她带领了首批十几名志愿者一起赴疆。志愿者兵分两路,一批是企业代表志愿者,另一批是白领志愿者。前者主要和本地企业开展交流,企业家们化身培训师,为当地党政干部、青年教师等群体做培训。后者主要是在社区开展志愿服务,为当地小朋友开展英语教学,教他们在手鼓上绘画。“扶贫的目的不是授人以鱼,而是孵化他们的技能,让有组织活动经验的志愿者带教,教他们如何开展活动,从理念上脱贫。”
据统计,2019年6月和10月,静安白领驿家中心召集“静安益家盟”28家单位、团体的领袖和代表考察巴楚、传递发展理念,与巴楚县委县政府签订长期共建战略合作协议,与巴楚企业代表座谈交流,为青年干部、妇女干部、社区干部、青年教师、在校学生开展专项培训,已开展各类型培训19场,培训各类群体1096人次。
第一次到巴楚,志愿者团队还带去了一批特别的物资。值得一提的是,白领驿家采用的是精准捐赠的模式,即提前收集孩子们的心愿卡,给所有的心愿编号,捐赠物资精准到A学校B班级C学生。
据了解,静安白领驿家中心团队自2019年6月起,每月1次(累计44天)到白领驿家巴楚工作站开展对口支援巴楚工作,并悉心研究支撑工作站实现实体化、自转运作的基础机制。
让当地孩子品味申城,打开视野
史逸婵的工作照中有一张是她亲吻一名当地孩子额头的照片。为了让当地的孩子看看大上海,打开视野。2019年8月,白领驿家邀请20名巴楚青少年和5名教师、志愿者探访上海。“静安益家盟”主动接待和交流,设计开展了“国旗下成长”“开学第一课”等理想信念教育;孩子们赴毕马威、鼎捷软件、SMG融媒体中心、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上海数据交易中心做职业体验;在上海光源、自然博物馆、航空科普馆学习知识;在迪士尼乐园、黄浦江游船上品味申城。
在职业体验环节,当主持人问大家有什么梦想时,“主持人”和“演员”是提及频率最高的。显然,孩子们学习的原动力不足。
在参观了毕马威后,孩子们初步了解了“审计是什么职业”。有个小男孩参观完毕马威后对史逸婵说,希望自己长大后,毕马威能在喀什地区成立分站点,他能成为毕马威在当地的第一位审计员。这让所有的志愿者觉得这次职业体验活动特别有意义。
坐在大巴上游览这座不夜城,看着璀璨的灯光,有孩子发出了“上海真漂亮”的感慨。史逸婵对他们说,“你们看到的灯光是每栋商务楼宇里每个格子间还没下班的光,上海的璀璨是每个奋斗的人的身影。你们看到的这个城市的繁华,是每个人拼搏出来的。”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