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的上海青年|他说,文化扶贫应该让学生多参与
2021-02-25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在今天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上海秋海棠文化艺术中心创办人徐宏斌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这是上海文化扶贫领域的光荣。而徐宏斌充分发挥上海书法的阵地资源优势,汇集一大批书法名家所走过的“书法扶贫”之路也由此引起人们的关注。

徐宏斌是一个上海青年书法家,他是徐汇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还担任着秋海堂陈佩秋、刘小晴大师工作室的执行主任,他还是徐汇区政协委员。徐宏斌告诉记者,国家要消灭贫困,各行各业都在出力,其中文化扶贫是很重要的组成。作为一名书法家、文化企业家和政协委员,他就想着用书法艺术为扶贫出一份力。

徐宏斌说,习近平总书记说,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相比物质扶贫,精神扶贫更为关键,更为重要。基于这一点,书法家可以去为贫困地区的青少年普及书法艺术。同时,书法作品也是有一定的市场价值的,书法也可以为物质扶贫上出一份力。徐宏斌与上海书法界的很多前辈书法家都相熟,像陈佩秋、刘小晴等都在徐宏斌的秋海棠文化艺术中心中开设了大师工作室,徐宏斌就想着借助名师大家的影响力,一起去进行“书法扶贫”。

徐宏斌的提议得到了书法名家们的积极响应。书法名家刘小晴说:“趁现在走得动,再去红河看看,再去看看那些孩子,为他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于是在过去的几年前,一支由上海书法名家组成的扶贫队伍经常出现在贫困地区,给当地带去文化的滋养,也给当地群众带去摆脱贫困的希望。影响最大的一次是2019年4月11日至17日,由秋海堂文化艺术中心发起,在徐汇区文旅局、徐汇区区合作交流办公室的对接支持下,徐宏斌陪同年近八旬的著名书法家刘小晴及戴小京等上海书法大家亲自前往云南红河,几位书法大家行程一万二千里,深入偏远山区学校,现场捐赠、举办讲座,物质资助和精神扶贫并举。

令当地人感动的是,上海的书法名家想得很周到,他们不仅给当地人捐赠书法,举办讲座,还为当地当地文化名胜、旅游景点、农产品书写了大量的宣传口号,有些口号已刻成石碑,成为文旅扶贫的又一大特色。上海书法家认为,捐赠作品只能解一时燃眉之急,把书法和当地的文旅产品结合起来,就可以一劳永逸,源源不断地产生经济效益。这次行动已经快过去两年了,但是当地已经脱贫的群众依然感恩上海书法家们的做法。去年1月,徐汇区区政协专委办、委员联络室主任蒲永锴陪同上海市第十一批援滇干部、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县委常委、副县长朱炜一行专程走访了徐宏斌,并给他颁发由元阳县教育体育局签发的捐资助学证书。

这些年徐宏斌的文化扶贫还做了很多。2019年秋海堂文化艺术中心刘小晴书法工作室主办巡展,当得知红河州石屏县教育扶贫专项资金存在缺口时,刘小晴老师当即决定:义卖部分展览作品捐赠石屏。最终,展览部分作品义卖40万元,并于10月17日“国家扶贫日”这一天完成捐赠。

徐宏斌还认为,文化扶贫应该让学生也参与,这对他们一次珍贵的教育机会。秋海堂文化艺术中心曾与高安路第一小学合作,举办“童心书中华 爱心系红河”——高安路第一小学首届“秋海堂杯”书法展。本次展览的一大意义在于,书法大家和小学生的书法作品一同在线义拍,用于支援云南贫困小学操场建设。其中, “秋海堂杯”高安路一小学生书法展暨作品义拍28988元(含刘小晴、徐宏斌书法作品义拍)。展览开幕式暨捐赠现场,书法大家刘小晴、戴小京另外各自捐赠5万元,共捐赠128988元,援建红河州元阳县新街镇中巧小学操场建设。

徐宏斌说,虽然扶贫攻坚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但今后他们对于偏远地区的关注还会继续,依然会给当地群众送去精神食粮,帮助他们在精神上真正富足起来,同时在物质上也力所能及地为当地人解决一些问题,让他们感受到来自上海的关心和温暖。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