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生到养老,上海打造全生命周期数字服务体系
2021-03-14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助力城市数字化转型,上海将在总结“一网通办”三年改革经验基础上,规划未来三年改革创新任务,最新研究制定的《深化“一网通办”改革构建全方位服务体系的工作方案》已新近出炉。其中明确,将拓展个人全生命周期服务场景应用。其中还首次引入“互联网应用的月活用户数量”,作为检验企业群众是不是“爱用”“常用”的指标。

新三年将做成“一网通办”改革的升级版。对此,上海将对“一网通办”已有创新改革举措制度化,同时,在制度层面进一步创新,提出一系列的改革举措。

其间,将全力推进“一网通办”改革和数据立法,及时调整完善监管政策,依靠制度的刚性约束,推动各领域改革系统集成。

服务范围将向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拓展。根据方案,新三年全面拓展服务范围,在实现行政审批事项全覆盖基础上,将“一网通办”服务理念和创新模式向公共服务、便民服务拓展,围绕个人事项,打造从出生到养老的数字生活服务体系,围绕企业经营全周期服务,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服务体系,实现与群众和企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全覆盖,共18大领域97项服务场景应用。

其中,突出以场景应用驱动的服务供给,根据用户视角的场景应用确定工作任务,引领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服务流程优化。在强化公共服务标准规范方面,优化服务流程,加强统筹协调,推进公共服务标准化、普惠化、均等化、智慧化,助力城市数字化转型。

从拓展个人全生命周期服务场景应用来看,将围绕“医食住行文教旅”,打造从出生到养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生活服务体系,推进业务流程再造,涉及幼有所育,健康医疗,交通出行,学有所教,文旅休闲,住有所居,食药安全,绿化环保,弱有所扶,优军优抚,老有所养,公共法律服务等领域。

业内人士介绍,这背后,其实都是坚持以理念创新引领制度创新,以数字化转型倒逼服务方式重塑,充分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共性服务为个性服务。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