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大师永葆爱国之心,复旦全新打造校园原创大师剧《谢希德》
2021-03-15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通讯员 吴妙丹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随着《致祖国》的歌声响起,复旦大学相辉堂内的掌声经久不息。

2021年是复旦大学老校长谢希德诞辰100周年。复旦大学校园原创大师剧《谢希德》昨天连演两场致敬大师。该剧讲述这位中国共产党员、物理学家、新中国首位大学女校长坚守初心、矢志报国的一生。

  再现大师风采 叩问生命价值  

谢希德是中国半导体物理学科和表面物理学科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物理学科研机构的建立与发展、科教领域的国际交流和合作以及物理学会的工作作出突出贡献,其高尚的师德师风深受学术界、教育界的尊敬。

全剧以谢希德辗转求学、毅然归国、勤于教学、扎根科研、出任校长、奋斗终生为主线层层展开,从青年到暮年,三幕戏中写意与写实并重,追忆其勤勉刻苦、诲人不倦,顽强奋斗、献身祖国的一生。

自厦门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谢希德被史密斯学院录取后攻读物理学硕士学位,后又进入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五年的求学生涯让她已经在世界物理学界开始拥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而在五星红旗的召唤下,谢希德回国的决心无比坚定,她和丈夫曹天钦毅然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取道英国返回祖国,投身新中国建设事业。

1983年,谢希德开始担任复旦大学校长。她丰富专业系科、狠抓学风建设、拓展国际化水平,为复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1999年,病重住院的她仍在坚持工作,病房里摆着电话、传真机和电脑,珍惜每分每秒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

  怀拳拳爱国心 树殷殷报国志  

在这个特别的年份,《谢希德》剧本历经全新创作,剧组全情投入打磨,力求最大程度展现谢老的精神品质,并将这些精神品质在老校长诞辰100周年之际传递给更多人。

“一个共产党员,一个科学工作者,只要心脏还在跳动,就要战斗,就要为党的科学事业奋斗不息。”老校长的话言犹在耳。

饰演青年谢希德的克卿书院学子、2020级护理学院本科生陈玺竹感叹:“参演大师剧的过程,正是对大师精神的感悟。希望能够演绎好谢希德先生的家国情怀,求学治校的眼界与心境,演绎好这样一位党员前辈、一位真正纯粹的师者。”

希德书院学子、物理学系2020级自然科学试验班伊萍在观演后表示:“身为新时代复旦青年,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始终铭记谢希德先生的伟大精神,心怀祖国,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向着更高远的目标进发!”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通讯员 吴妙丹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