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黑色素,看助眠动图……这些网红助眠法管用吗?要谨慎!
2021-03-26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据调查显示,当下我国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网友调侃“除了睡觉时间睡不着以外,其他时间都特别困”,你是这样吗?为了找回自己的睡眠,不少年轻人服用褪黑素,看助眠动图,学习“2分钟快速入睡法”等网红助眠法。但是,那些“网红”助眠方法有用吗?

对此,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主任陈云飞表示,尽管一些网红助眠法比较流行,用不好可能适得其反。

提到失眠,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有的是因为住宾馆换了新床,一时无法入眠;有的是因为激动过度而一时难以入睡……这些经历就是失眠吗?失眠的症状有哪些?又该如何治疗?

人每天将近1/3的时间都在睡眠中度过,如果出现失眠,它不仅仅会打扰到你正常的作息时间,影响您的工作和生活,还会导致某些严重的疾病。据调查,约33%-50%的人曾在一年中至少出现几个晚上的失眠,而诊断为失眠的约占人群的10%-15%。最新的研究显示,长期失眠的患者常常伴有情绪焦虑或抑郁,甚至患心血管等疾病的风险也比正常人有所升高。

据长期临床观察,工作压力大或者经常倒班的年轻人容易得急性失眠,当工作压力得到缓解或不再倒班工作时,症状也会相应减轻。随着年龄的增长,造成失眠的原因越来越多,包括其他疾病药物的使用、应激事件的发生、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及对睡眠的错误认知等,因此大多数老年人都存在失眠的症状,且病因混杂。

那么每周1-2天的不能入睡算不算失眠?仅仅多梦算失眠吗?……其实睡眠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它包含60多种疾病,在最新的失眠诊断指南中,仅仅根据病人说的“我睡不着”,或者“我睡眠很浅,一有动静我就会醒”,这并不能在临床中诊断为失眠,所以如果睡眠出现问题,一定要来医院就诊,让专业的医生进行判断,避免误诊。

据了解,现在失眠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行为认知疗法、药物治疗及替代疗法等。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有些患者经常“随心所欲”的使用安眠药物,这不仅治不好病,反而会加重病情。“替代疗法则包括中药汤剂、针灸、功法等,但它不像服用西药那么简便,因此一些病人望而却步,但随着绿色疗法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病人选择针灸治疗。”陈云飞主任表示。

大量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报道显示,在传统针刺的基础上,各个医家发展出许多特色针刺手法、配穴方法,这大大提高了临床疗效。在岳阳医院,陈云飞主任带领团队医生长年从事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及基础研究,针对不同病因的失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同时根据患者自身体质的差异,配以相应的穴位及手法,并且会为每个病人“量身定做”一套治疗方案。

擦亮眼,这些“网红”助眠法不一定有效!

如今每三个普通人,就有一个存在睡眠问题。对于失眠,市民存在哪些误区?陈云飞主任一一给大家释疑。

//  误区一  //

褪黑素有用吗?

在年轻人中,服用褪黑素,看助眠动图,学习“2分钟快速入睡法”等网红助眠法比较流行,用不好可能适得其反。

人体内分泌的褪黑素是调节机体昼夜节律、促进睡眠的重要物质。但外源性的褪黑素,只是改善睡眠的保健品,不是药品,如果想通过补充褪黑素来达到治疗失眠的效果,需要谨慎。

准确来说,褪黑素的补充能促进睡眠,但不是治疗失眠。失眠的形成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如果你是因为褪黑素的分泌不规律或缺乏褪黑素导致的失眠(如时差、经常上夜班、老年人),那么服用褪黑素可能有一定效果。但如果你是由于焦虑情绪、压力过大、应激事件等导致的失眠,褪黑素的效果会不如你意。

而且长期服用,可能导致体内激素水平失调,引起一系列其他问题。因此,并不主张自行长期服用褪黑素。

//  误区二  //

睡前饮酒可以帮助入睡吗?

酒精可以助眠,是很多人的误区。虽然酒精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但也会破坏睡眠结构。酒精短时间内可以帮助入睡,但很快就会代谢掉,喝酒助眠的人会在后半夜睡得很不安稳、多梦、早醒。

而且由于酒精的脱水作用也会让你半夜想去厕所,造成睡眠浅、半夜觉醒次数增多。长期使用酒精也会出现酒精依赖等问题,对身体造成负面影响。所以,千万不要使用酒精来助眠。

//  误区三  //

为保证睡眠又不迟到,设置多个闹钟叫早?

设置多个闹钟可能导致慢性疲劳。有研究成果表明:反复惊醒又睡下,更容易陷入“睡眠—觉醒”循环,难以完全清醒。建议闹钟响起后一次性起床,对健康最有益。

“睡够8小时”,就一定是睡地好?其实并不是。大多数人会误将睡眠时间看得过分重要。其实,并非人人都需要8小时睡眠,睡眠时间会因人而异,比如老年人睡6小时就够了。只要第二天起床后没有不适感,能正常工作学习就是良好睡眠。一般来说“晚上熬夜,白天赖床”,容易导致第二天晚上失眠,陷入恶性循环。

专家建议:适当改变自己的作息习惯,比如以往都是看手机看到12点才睡觉,那么从现在起给自己定个时间11点半就放下手机睡觉,渐渐适应了一周以后可以再往前调整半小时,慢慢调整、慢慢适应,逐渐改变不良习惯。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