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喝奶茶边养生,年轻人的“朋克养生”靠谱吗?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周紫薇/文 记者 常鑫/图、视频 见习记者 周紫薇/剪辑
万万没想到,“边喝奶茶边养生”这句年轻人曾用来“自嘲”的段子,竟然成真了。近日,上海童涵春堂国药号跨界“奶茶圈”,凭借着“中药x奶茶”的时尚标签,在小红书、大众点评等平台上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
一边“作死”熬夜,一边“怕死”养生,中药奶茶走红的背后是当代年轻人的专属养生模式——“朋克养生”。这种自相矛盾的行为为何会在年轻人中流行开来?“朋克养生”真的养生吗?
// “边喝奶茶边养生”的美梦成真了 //
人参、枸杞、桃胶、石斛……看似与奶茶毫无“CP感”的中药材,在百年老药店童涵春的“撮合”下,竟成了奶茶的“最佳搭档”。
3月25日,记者实地走访位于豫园的上海童涵春堂国药号时注意到,虽被网友们称为“中药奶茶”,但店面真正的招牌是“童涵春堂草本方·茶饮”。翻阅菜单,“奶茶”类饮品仅占全部品类的五分之一,更多产品是以养生茶、果茶、谷物米浆等为主的草本茶饮。
热卖的几款中,“九曲荷叶刮油水”由荷叶、苦荞、黑茶等制作,可以在饭后用来清凉解腻;主打美容养颜的“女神胶原玫瑰露”以洛神花茶为底,加入玫瑰蒟蒻,富有胶原蛋白,被网友称为“可以喝的前男友面膜”;“发迹五黑水”集齐了黑豆、黑米、黑枸杞、黑芝麻、黑桑椹5种黑色食材,专门针对年轻人的发际线焦虑。
在年轻人最为关心的“含糖量”问题上,相关负责人表示,养生奶茶采用天然成分罗汉果糖,甜度是蔗糖的300倍,但是0热量,糖尿病人也可以喝。
买了一杯“女神胶原玫瑰露”的顾客周女士表示,自己主要是“图个新鲜感”,她觉得饮品的味道“可以接受,但也没什么惊喜”,不过喝起来“罪恶感”少了很多,“可以安慰自己是在养生,而不是在长肉。”
“相比传统高糖高热的奶茶,这肯定是个更健康的选择。”上海市食疗研究会委员、中医主任医师李俊箐介绍说,很多中医药老字号都曾在年轻白领中推广过类似的“健康代茶饮”,以一些“药食同源”的传统中药代茶冲泡、煎煮,口感一般以微酸、甘甜为主,“和年轻人爱喝的饮料差不多”。
对此,也有网友在大众点评网上提出意见,希望店家的菜单上可以更清楚地写明每种饮品的成分和功效,店员能根据顾客的体质和需求进行适当推荐。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医药老字号开始打入年轻人的市场。张仲景大药房出售茶饮、糕点、零食等;百年老字号胡庆余堂老中医推出“夜与茶”,为熬夜人群提供营养滋补;去年夏天,371岁的老字号药店同仁堂的一杯“枸杞拿铁”卖到断货,一时间,网友纷纷高呼:原来你是这样的同仁堂!
// 年轻人钟意的“朋克养生”大法 //
中药铺里买奶茶、咖啡杯里泡枸杞……“养生”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越来越多的90后、00后也加入到“养生大军”中。
“奶茶尽量挑少糖或者0糖0卡的喝,平时随身带着保温杯泡茉莉玫瑰花茶,睡前喝碗莲子百合汤安神助眠……还办了一张3000元钱的健身房年卡,每周去两三次吧。”
年初的疫情打乱了95后女生小葵原本的留学计划,各个学校都开启了网课模式,所有课程转移到线上。这对于小葵来说很痛苦——她必须按照国外的作息时间,白天尽量补觉,晚上熬夜学习,被迫成为天天熬夜的“夜猫子”。
“太难了,天天昼夜颠倒,还要大半夜还要聚精会神听课,不然就挂科了。”头晕、黑眼圈、反应迟钝,各种熬夜后遗症纷至沓来,身体逐渐“吃不消”的小葵从网上自学了食谱搭配小技巧,开始吃健康餐、食补、运动,摇起“养生”大旗。
随着发际线上升、颈椎日渐僵硬,对于“身体透支”的焦虑成为年轻人“朋克养生”的真实动力。根据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发布的《年轻人养生消费趋势报告》显示,我国半数以上的90后有脱发、掉发、视力减弱的困扰,同时约有四成90后有肥胖、运动能力下降的情况,还有三成出现了免疫力下降的问题。
丁香医生发布的《2020国民健康洞察报告》则显示,与惯性认知不同,相较年长者,更为年轻的95后和00后担心自己猝死的比例更高,60%的00后和59%的95后都曾担心自己会猝死。
“怕死,但网课还是要上,就只能‘朋克养生’了。”小葵直言,即使这种“养生”只是一种“心里安慰”也未尝不可。
像小葵一样开始注意养生的年轻人不在少数。《年轻人养生消费趋势报告》显示,目前九成以上90后已有养生意识,超半数90后已经走在养生路上。
走进便利店,五颜六色的饮料柜前,写着“0糖、0脂、0卡”的苏打水和茶饮料经常占据C位,肥宅快乐水和各路饮品只能屈居一旁;打开小红书,以“养生”为关键词的搜索结果数量惊人,办公室养生茶、早春养生汤、秋季必备养生粥等图文教程,点赞数量纷纷过万。
火锅底料加枸杞,可乐瓶里加党参,威士忌里加人参……一边消耗,一边找补的“朋克养生”,成为这届年轻人的专利。
// 养生需要坚持生活有“度” //
一边挑战健康极限,一边疯狂补救身体,年轻人的“朋克养生”大法,可取吗?
《2020国民健康洞察报告》从“设立目标”和“行动实操”两个维度将受访者分为了四类人群——硬核养生(既立目标,又踏实行动)、朋克养生(不立目标,直接行动)、佛系养生(不立目标, 也不太行动)以及嘴炮养生(只立目标,不太行动)。
将报告中的四类人群进行对比,可以看出“硬核养生”人群理所当然最容易达成良好的健康状态,但默默努力的“朋克养生”人群各项健康状态均优于不想不干的“佛系人群”。
“年轻人有养生意识是好的。”李俊箐鼓励道,年轻时重视健康生活,晚年的生活质量相应也会提高很多。
不过,养生需要正确科学的观念,更需要养成长期的习惯,“不要想养生的时候突然说要养生了,觉得运动少了的时候就很剧烈地去运动了,但熬夜的时候还是拼命地熬夜。”
李俊箐建议,年轻人要坚持生活有“度”,“微糖、微辣、微麻、微刺激,都没有问题,偶尔想吃火锅当然也可以,想运动就适度运动,也不要一下子就运动得大汗淋漓。”充足睡眠、适量运动、合理膳食,长此以往,人体就能达到一个健康的平衡状态。
在不少年轻人热衷的食疗养生方面,李俊箐则提醒,要注意自己的体质到底适合吃什么。
以喝粥养生为例,糖耐量异常和血糖不稳定的人群,都是不太适合喝粥的;再比如杂粮养生,对于胃溃疡、慢性胃炎,或是过度消瘦的人群,吃杂粮反而会导致胃部不适。对于很多年轻人追求零糖分,甚至不吃主食,李俊箐认为也是不可取的。她举例道,莲子、芡食、山药、红薯等淀粉类食物的自然甘甜,对人体绝对是有好处的。
因此李俊箐建议年轻人,想通过饮食调理身体,不要盲目使用网上的中医偏方或食疗菜谱,最好能征求专业医生的建议,再开始日常食疗。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周紫薇/文 记者 常鑫/图、视频 见习记者 周紫薇/剪辑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