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私心”里,有满满的“公心”|百年初心奋斗者
2021-03-28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他先后三次参加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下简称“市公卫中心)隔离病房抗疫一线工作。在那里,他和其他中医专家共同制定方案、建立医患微信治疗群、确立中药代煎配送流程、完善中药治疗知情同意等;除了看病、科研外,他还把相当大的精力投入到了“无私”的事业当中——支援服务和医学科普。

他,正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传统中医科副主任、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吴欢。不过,在他眼里,他所做的仅是份内的工作。“下一次,如果一线需要我,我依然义不容辞!”

  他,前后三次支援市公卫  ▍

新冠疫情发生后,市公卫中心成为了上海抗击疫情的桥头堡。2020年2月份,作为曙光医院传统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吴欢接到通知前往那里开展工作。但实际上,在接到通知前往市公卫中心前,他已经住在医院工作一周了。

之所以要“住院”,是因为他也有“私心”——害怕病毒传播给家人和邻里,所以他做好了长期准备,带好了换洗衣服,让科里其他医生能不到医院的不要来,减少与病人的接触,一个人值了科室所有的班。正在门诊的他,接到通知后立即安排好了手上的工作,并以最快的速度,出发赶往上海公共卫生中心,这也是他的“私心”——面对疫情,参与到这次战役中去是每位医务工作者,尤其是共产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之后,吴欢又陆续两次前往支援市公卫中心,每次出发都没有丝毫犹豫。在他看来,自己做的事就是“份内之事”。

“在市公卫中心,除了负责固定床位患者的病情以外,我还负责满足所有住院患者的中医诊疗需求。”吴欢告诉记者,新冠肺炎疫情发展至今,专家们面对患者的各种症状已积累了丰富的应对经验,尤其是中医药治疗,更是逐渐成为新冠肺炎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与各位西医专家沟通并对患者病情全面掌握的情况下,吴欢负责管理的中国患者中药使用率达到了100%,部分外国患者也使用了中药治疗,其中轻症患者纯中药治疗,普通型危重症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良好的疗效,获得了西医专家的认同和赞赏。

  同事眼中的“唠叨”医生  ▍

在市公卫中心,空闲的时候,不少西医同行找吴欢请教中医问题,护士们更是围着吴欢问个不停。在治疗的过程中,吴欢也会针对个别患者的特殊情况,对疗法、药方等作出相应的调整,如果效果好,他也会将自己诊治用药的观察和思考分享给队友们。

新病人崔阿姨发烧刚刚入院,吴欢负责收治。刚入院的时候,崔阿姨觉得十分冤枉,自己除了菜场买菜,哪也没去,怎么就被传染了呢?家里还有一位老先生怎么办?言语间充满了幽怨与焦急。吴欢认真听着崔阿姨的抱怨,并不时地开导她,5分钟……10分钟……时间慢慢过去,崔阿姨心中的埋怨终于一吐而快。

崔阿姨有糖尿病、高血压,之前一直靠药物控制得很好。但在她提供的药名中,有些药在这里配不到,需要其他药物替代。换了药,自己的血糖会不会控制不佳?会不会出现肾功能损害?崔阿姨对这些问题十分忧心。于是,吴欢医生立即咨询了曙光医院内分泌科的医生,帮患者选择了一种替代药物。并且安慰老人,告诉她医生会监测血糖肾功能。在这之后的每一天,吴欢早、中、晚都要和崔阿姨聊天,询问症情,倾听她的诉说,汇报崔阿姨最关心的肾功能。不久后,老人的体温逐渐恢复正常,血糖肾功能也都没有出现异常,精神越来越好,心情也很放松。

同事们调侃说,“吴医生啊,就没见过像你这么唠叨的医生,你把我们这心理医生的活抢啦!”

每天,吴医生都和患者们“唠叨”不停,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不厌其烦地回答患者们问了一遍又一遍相同的问题,缓解了患者们的紧张焦虑害怕。慢慢的,查房时虽然穿着厚厚的隔离服,认不出谁是谁,但是患者听到吴医生的声音就能辨别出来“你就是吴医生吧?”

事实上,无论是在市公卫中心的应急病房,还是曙光医院的门诊,吴欢始终是一位很好的“心理医生”。“晚上睡不好,记性也不好?舌苔伸出来我看看……排泄还正常吗?这段时间胃口怎么样……您这是典型的‘心脾两虚’,完全是累出来的,回去要记得多休息,我再给您开个方子,记得按时喝药……”在门诊,搭着患者的脉搏,吴欢一边说着,一边将患者的情况记录下来。

  业余时间投身志愿科普  ▍

作为一个医生,吴欢总是很忙碌。除了要完成看门诊、为患者开药、了解患者治疗效果和近况、研究更好的医疗技术等工作外,吴欢还把相当大的精力投入到了“无私”的事业当中——支援服务和医学科普。

早在2005年,吴欢就参加了第五批中国青年志愿者赴老挝服务队,在那里生活和工作了半年;2011年8月,吴欢又作为第十四批上海青年志愿者赴滇服务接力队的队员,出征前往云南,在普洱市孟连县医院担任内科医生,在当地,他积极开展义诊,与当地医生共同进步,为不少当地的患者带去了福音。

从云南回到上海不久,吴欢又“闲不住”了——这一次,他将目光投向了医学科普领域。从2015年开始,他主动联系社区、村委、企业、事业单位,积极参加市“医苑新星”,市卫生健康促进会等组织的公益活动,义务进行“健康养生反谣言”讲座。东到奉贤五四农场社区,西到青浦金泽,北到嘉定外冈,南到松江永丰街道,从郊区农民,到企业白领……广大群众通过吴欢生动的讲解,充分了解到社会上存在多各种健康谣言,增长了健康养生的知识,场场讲课没有退场,场场掌声响亮,场场群众依依不舍。

他的努力得到了许多人的肯定:2014年获得“上海市优秀志愿者”光荣称号;2017年11月,他获得了2017年市级“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优秀科普志愿者”一等奖……

说起吴欢,同事们除了纷纷翘起大拇指之外,偶尔也会担心他压力太大。在平时工作当中,大家都叫他“欢欢”,寓意是希望他的生活中能多一些快乐。可吴欢却说,“能开展这些工作,是大家对我的信任,通过这些工作,我增加了阅历,它们都将成为我人生旅途中最宝贵的经历。”

在吴欢眼里,这些看似辛苦的“无私”,正是他最大的快乐。

 对话吴欢  抗疫、科普,永远都在路上 

记者:第一次支援市公卫中心,在完成两周工作后你继续延后工作一周。之后又陆续两次支援市公卫,家人会担心吗?

吴欢:没想那么多,就是希望看到自己负责的患者更加健康,并通过实际行动教育自己的孩子,看到作为医生父亲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记者:你被评为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后,身边人是不是都以你为豪?

吴欢:我不觉得自己特殊,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医生,做了自己份内的工作,在公卫治病救人跟自己平时每天看门诊没什么分别。其实,无论在武汉或是公卫,每天抱着一颗“平常心”深入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还有很多。所以下一次,如果一线需要我,我依然义不容辞!

记者:这么多年,你为什么能一直坚持在做科普?

吴欢:看病或者做科研可以帮助到患者,但是做科普,同样可以帮助人,而且可以帮助更多的人。所以我希望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多做一些科普讲座,击碎生活中的那些健康谣言,让大家能有更好的健康养生知识。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