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刷脸”刷麻木了?觉醒才刚刚开始
2021-04-19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郦亮

据12345市民服务热线统计,从去年10月1日到今年3月31日的半年内,12345热线共接到隐私保护方面投诉430件,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和人脸识别所引发的隐私泄露忧虑有关。“刷脸”的侵权问题再次进入公众视线。

随着人脸识别技术日臻成熟,“刷脸”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常态,几乎到了无处不刷脸的地步。购物付费要刷脸,身份认证要刷脸,甚至进个自家小区也要被“刷”一回。应该说人脸识别技术是给生活带来了不少便利,让“一张脸走天下”的梦想成为可能。不过频频刷脸所产生的忧虑也是显而易见的。

正如给12345热线打电话投诉的市民所担心的那样,到哪儿都要刷脸,生物信息被频频采集,可能会让自己的隐私泄露,进而对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不可预测的危害。任何新事物都有两面性,可以带来便利,难免也会产生隐忧。如果不对一项新技术的使用加以管控和监督,那便利有可能与隐忧形成正比,好处越大,危害也越多。

几天前中国“刷脸第一案”在杭州终审判决引起广泛关注。此事由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向包括郭兵在内的年卡消费者群发短信,将入园方式由指纹识别变更为人脸识别,要求客户进行人脸激活而起。郭兵认为刷脸会对自己的隐私造成威胁,故而起诉。杭州中院终审认定野生动物世界刷脸入园存在侵害郭兵面部特征信息之人格利益的可能与危险,应当删除,判令野生动物世界删除郭兵办理指纹年卡时提交的包括照片、指纹在内的识别信息。

耐人寻味的是,不少人觉得郭兵有点小题大做。因为“刷脸”是现在这个世界上再平常不过的事,很多人都“刷”麻木了,有必要为此花钱打官司吗?但其实这件事恰恰说明了公众刷脸过程中自我保护意识的觉醒。千万不要因见惯不怪,而丧失了思索其中得失利弊的能力。正因为刷脸已经深度介入生活,如果其中存有种种隐患,那对公众对社会而言就是一场灾难。“刷脸第一案”的意义恐怕也正在于此。

不过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刷脸让他们正处于潜在的危险之中,所以12345热线才会接到那么多投诉,才会有像郭兵那样的普通人愤而起诉,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人们的觉醒并不是要扼杀人脸识别,相反,将促进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法规不断完善,更好地为这个世界服务。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郦亮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