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加快建设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陈泳均
4月27日,上海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上海落实《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方案》成效,以及加快打造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有关情况。据悉,上海启动新一轮的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将从四个方面坚持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加快建设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
从四个方面坚持健全制度、完善机制
上海市副市长陈群介绍道,去年上海在国家首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检查考核中获评“优秀”等级。据悉,上海将从四个方面坚持健全制度、完善机制,持续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首先,切实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法制化水平。制订出台《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方案》,聚焦打造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目标,明确了一系列制度设计和务实举措。今年3月颁布实施《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完善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法规体系。
其次,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2020年全市法院受理知识产权案件同比增长70.54%。公安机关侦破侵犯知识产权案件增长15.70%。检察机关受理审查逮捕和审查起诉知识产权犯罪案件分别增长95.50%和40.10%。嘉定区人民检察院将检察工作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采取刚性打击与柔性服务相结合的保护方式,多管齐下共同推进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通过深化知识产权领域“行刑衔接”,依托两法衔接平台,及时掌握行政执法部门查处的侵害消费者权益的知识产权案件线索。指定专人负责日常工作联络和协调通报侵权违法犯罪案件信息,建立健全信息互通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及时互通案件信息,着力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和侵权犯罪打击工作合力。
此外,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新建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工作室102家,支持浦东新区等11个区开展专利纠纷委托调解试点,知识产权多元纠纷解决机制进一步完善。第四方面则是增强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加快筹建中国(上海)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深入推进“三合一”审判机制改革
市知识产权局局长芮文彪表示,《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条例》是本市首部知识产权保护综合性地方法规。《条例》是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建设科创中心、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化化的战略选择。
首先,加强制度设计,加快制定《条例》配套政策,聚焦强化创新主体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健全知识产权评议、预警、维权、信用监管等方面形成更有针对性的制度设计。
其次,发挥司法保护主导作用。深入推进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审判机制改革。强化民事司法保护,正确运用法定赔偿,依法适用惩罚性赔偿。
此外,健全行政保护体系。持续部署开展“铁拳”、“剑网”等专项活动,加大行政处罚力度。加强长三角地区和京津冀沪等十二省市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协作。
同时,提升综合治理效能。优化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培育和发展仲裁机构、调解组织和公证机构。
据芮文彪透露,上海正在大力推进国际知识产权学院建设,加快国际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2020年9月,首届WIPO项目和“一带一路”项目学员顺利毕业。相关国际项目累计培养硕士研究生178人,其中国际学生93人,来自38个国家,占比52%。有7位中国学员赴WIPO总部参与了为期6个月的实习。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陈泳均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