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是老年人运动?看上海这群太极少年以柔克刚!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 见习记者 郭容/图、视频 周紫薇/剪辑
说起太极拳,很多人脑海中立即会浮现出广场上、公园里老年人沉稳“画圈”的画面!一直以来,速度慢、养生是很多人对太极拳的刻板印象,但在上海市高境镇第四中学,太极却是中学生练习的体育项目。与人们印象中文雅娴静的太极拳不同,太极少年们打的太极推手更接近于实战。
“起势!身体放正,马步下去,腰挺直……”走进高境四中武术馆,6年级2班的同学们正在上太极课,专业教师周道鑫带领学生们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动作。眼看一招“青龙出水”学生们打得有模有样,周老师又教大家如何在对抗中灵活运用所学的动作。
在高境四中,太极可谓是一张亮丽的名片。自2006年引入太极拳,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学校已探索出一条专业、规范、高效的太极文化教育之路。
“学校有专门的太极文化馆,从文化瑰宝、以拳养性、走近大师三个板块介绍太极拳的起源与发展,也让学生了解太极文化,每年新生的太极第一课都从太极文化馆开始。”作为学校的太极专业教师,周道鑫尤其擅长太极推手,是天龙太极第一代传人,曾连续多年获得太极拳冠军。在他的牵头下,高境四中打造了从六年级到八年级的"太极少年"推手课程体系。
与人们常见的打太极主要是“单练”不同,高境四中的太极课可不止是自己比画动作。单练熟悉完动作后,学生们就在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对练”——两两一组,用所学动作将对方推出规定的区域即为胜。对练后,六年级学生赵奕涵分别与两个同学进行了“夺桥”比赛对抗,最终一胜一负。“看起来太极不像田径、球类等项目活动量那么大,但其实一堂课下来挺累的。”赵奕涵边擦汗边说。
“以前的太极拳课,主要以教授太极套路为主,缺少对抗的乐趣,所以我们引入了推手,增加了对抗性,也更适合中学生练习。”周道鑫介绍说,2017年起,学校试验性开展“太极推手”项目,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太极拳的热情,“太极推手是可以对抗比赛的,两人近距离发力,寻找时机,破坏对手平衡一招致胜,方寸之间智慧立现,而且狭路相逢勇者胜,能激发学生的拼搏精神,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也更明显。”
除了将太极拳项目列入体育课,高境四中还打破传统的课间操活动形式,每天组织全校学生在“大课间”进行太极拳习练,同时为学生搭建展示提升的平台,每周、每月、每学期都有校内外比赛交流,让学生在同伴、老师面前展示自我,提升自信心。在学校武术馆外的墙壁上,就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不同等级的衔级晋升榜。
在周道鑫看来,作为中华武术的特色项目,太极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君子之道,太极文化中有中国人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太极推手兼具游戏性、竞技性,其中蕴含的点到为止的节制性、借力打力的辩证性特点,能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 见习记者 郭容/图、视频 周紫薇/剪辑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