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最好的纪念,是“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2021-05-12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嘉音

时光铭记灾难,也致敬重生。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那一年,18岁的薛枭是绵竹市汉旺镇东汽中学一名高二学生。地震发生80个小时后,压在薛枭身上的预制板终于被移开,他被拉出了废墟。一句“叔叔,记得我的可乐,要冰冻的”逗乐了悲伤的中国,让他获得了“可乐男孩”的代名词。

昨天,一则消息刷屏了——30岁的薛枭,目前正在可口可乐相关公司工作。感动、励志、阳光,这些关键词被频频提起。“可乐男孩”薛枭说,这四个字的背后是一种精神,一种面对事情,泰然处之的乐观精神。

生命的强大岂止这一点微光。

2008年,12岁的程强看到余震中空降兵们冒死抗灾救人。送别救援官兵时,他高举横幅“长大我当空降兵”。2019年10月1日,他已是空降兵某旅“黄继光班”第38任班长,并且参加国庆阅兵和战友们阔步走过天安门。

2008年,7岁女孩李欣雨在地震中失去了右手。坚强的她,用左手练就了一手好字。2020年,她以625分的好成绩被华中师范大学法学专业录取。

2008年,15岁的唐紫寒亲眼目睹班主任为了学生折返教室,自己却不幸失去了生命。如今,唐紫寒已经成为陕师大实验小学的一名语文老师。她说,自己要继承老师的遗志完成老师没能做完的事,“教师是我这辈子要做的事情,因为我的生命就是老师给的”……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是今天最动人的一句话。昔日英雄的身影,与今日青年的英姿重叠,让人看到了信念和榜样的力量。

这股绝处逢生后迸发的能量,足以让一个瘦弱男孩成长为钢铁战士,足以让断臂女孩重写人生故事,足以让昔日的学子接过恩师的教棒,用新的身份继续自己的人生。这群当年被悉心保护的孩子们,如今向阳而生,初心依旧。

13年过去了,这片土地上的人从来没有停止对逝者的怀念、对生命的敬畏、对命运的抗争。人生总有起伏,生活总有意外。近7万人丧生,1.8万人失踪,37万余人受伤,这组数据让每一个中国人牢记灾难带来的创伤,但活下来的人们将永不言弃、无畏前行,就像《老人与海》中那个“可以被打倒,但是绝不可以被打败”的主角一样。因为,信念与榜样的力量,将代代传递生命之光。

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嘉音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