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身后是祖国”!这些90后优秀退役大学生士兵的主题宣讲太燃了!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再难再危险我们也必须坚强”“总感觉当兵没当够”“我的身后是祖国”……这些燃爆现场的青春宣言,出自6名优秀退役大学生士兵。他们携笔从戎,书写下无悔青春,也诠释出青年大学生士兵的责任与担当。他们对在座的同学们说:加油,入伍去吧!
▎郭宇航
责任是自己敬业的脊梁
在水中,他奋力救出过殉情者;在路上,他及时抢救车祸现场;在树上,他巧战马蜂窝;在冰库,他成功地消除了氨气泄漏;在房屋倒塌后,他细心地用蛇眼生命探测仪在废墟上探测生命迹象,及时解救被困群众……来自华东政法大学的郭宇航曾于2017年响应号召应征入伍,并服役于上海市消防部队普陀支队桃浦特勤中队。他曾担任特种救援车辆战斗员,参与交通事故、水域救援、高空取物、灭火攻坚、营救群众等各类救援行动百余次,获评“2020年度上海最美退役军人”。
一直向往军旅生活的郭宇航,没想到自己会被分到消防部队。郭宇航说得十分坦率,其实他有一段时间挺怕火与电,因为在小的时候,自己的不小心,差点把房子烧着。很长一段时间,他不喜欢带电的东西。
班长教育他,穿上这身军装,就不是一个普通的人。军服是军人的外在标志,是国威、军威的象征。接着,班长跟他谈到责任。
“一个武警消防兵,必须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尽责,社会才会更安宁有序。”从那时起,郭宇航明白了责任是自己敬业的脊梁。
在一次次的真火模拟训练中,他穿着防火装钻火笼子、过火道,在火中,消除了儿时留下的对火的阴影,磨炼了自己的意志,练就了过硬的本领。
2018年4月15日,一阵急促的铃声划破了特勤中队安静的上空,普陀区某高层12楼突发火灾。在到达时,有毒浓烟从起火房间翻滚而出,蹿出了窗外。楼道内浓烟滚滚,能见度几乎为零,连强光手电筒也失去了作用。毒烟热浪里,郭宇航和战友们一遍遍地拍打着住户的家门,经过长时间的鏖战,他的空气呼吸器压力已经不足三分之一,指导员命令他5分钟后必须下楼,因为一旦呼吸器压力不足,将会有生命危险。
正当郭宇航准备撤退时,突然,他隐约听到走廊东端传来呼救声,他毫不犹豫顺着声音方向摸索过去,原来,1220房间有一对母女被困。郭宇航一边安抚她们的情绪,一边掏出逃生毛巾让她们捂住口鼻,此时,他的空气呼吸器开始报警,如果自身安危无法保证,这对母女也很难脱险。
紧急关头,平时的消防训练帮助了郭宇航,他迅速、专业地帮助两名极度恐慌的群众,沿着消防疏散指示灯向出口前进……空气压力越来越小,郭宇航渐渐感到呼吸困难,他用尽全部力气与指挥部保持联系,终于看到了接应的战友。将这对母女的手移交给战友后,他瘫倒在地。
事后有人问他,空气呼吸器已经报警了,你还施救,难道不怕死吗?郭宇航说,怕,当然怕,自己又不是钢铁侠。可当对面无助和绝望的群众时,自己就是他们的希望,这时,就算再难、再危险,也必须勇敢坚强。
因为消防改革,入伍一年后郭宇航就退伍了,但他总感觉当兵没当够。他暗暗对自己说,要时刻不忘军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作为退伍兵代表,郭宇航以自己切身经历鼓励大学生参军报名,如今,他也是华东政法大学征兵宣传大使。
“在部队,我不仅学了技能,更可贵的是感到生命有了意义。入伍吧,让我们把自己的生命开采得最为充分,让自己的生命形态,以崇高、壮丽命名。”郭宇航对更年轻的00后大学生们说道。
▎严佳敏
祁团长,我们来了!
来自上海大学的学生严佳敏用“典型宅男”形容入伍前的自己。大三那年,他心想,当兵去吧,走出家庭和教室,去看海吧,当个海军也不错。不过,最后他入伍的兵种是陆军。
一次,观看新闻联播后,部队要求每班出个战士谈观后感,班长让严佳敏去讲。他性格内向,不爱讲话。没想到,这个班因为没有一个人上台谈观后感被批评了,这让严佳敏非常震惊。班长严厉地指出:“因为你在集体中!”
就这样,磨砺当众说话的能力,也成为一门必修课。之后,连长让严佳敏准备“缅怀先烈,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演讲。他讲过爱国将领邓世昌率“致远”舰拼死抗敌的故事,讲过抗倭英雄戚继光在烽烟战火的南国和关山夜月的塞上从军40余年,倾其一生献边防的故事,讲过方志敏,也讲过邓稼先……在准备演讲稿时,严佳敏的思想一次次接受着神圣的精神洗礼。爱国主义就是激发出全民族的意志,汇聚起全民族的力量,奋勇前进。
2019年6月,严佳敏所在部队接到命令前往格尔木高原驻训演习,4600米的海拔让他头晕目眩,连好好站一个立正都困难,每一次呼吸都仿佛千万根刺骨寒针穿喉而过,直插肺部。几天后,他手掌皲裂、脸蛋脱皮、嘴唇乌黑、眼布血丝,很快,就被高原的朔风和超强的紫外线生生化出了硬汉的妆。
一年后他们再次来到高原驻防。“我们驻防到高原的第一件事,就是学习英雄团长祁发宝等5名战友的事迹,面对潮涌般凶恶的敌人,祁发宝张开双臂抵住那无耻和贪婪,一步都不退让,如同神圣的界碑,同去的战友用年轻的生命筑起铁臂铜墙。我们被深深感动着,热血澎湃。我们喊出:‘祁团长,我们来了,我们的身后就是祖国,祖国的每一寸土地绝不容被外人践踏。’”
2020年9月,严佳敏如期退伍,但心却久久不肯从那雪域高原回归,一直关注着边境形势。宣讲现场,他向仍然驻守在雪域高原的战友送上崇高的敬意。他也真情勉励00后同学们,入伍吧,让人生因磨砺而出彩,让青春为祖国而绽放。
>>>相关新闻
上海启动退役大学生士兵主题宣讲
为充分展示退役大学生士兵良好形象和沪上高校征兵工作成效,持续激发广大高素质适龄青年参军报国热情,5月12下午,由上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上海市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共同主办的“携笔从戎 无悔青春——上海市退役大学生士兵主题宣讲活动启动仪式暨首场报告会”在上海交通大学文治堂举行。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和华东政法大学等高校的5名退役大学生士兵和1名现役军官作宣讲。6名宣讲团成员都是90后大学生士兵,年龄最大的29岁,最小的22岁。
他们中有以梦为马、立志从军的尖刀连战士,有英姿飒爽、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战士,有扎根军营、带兵练兵的军队现役干部。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成长收获,讲述了从军报国的初心使命,分享了从“象牙塔”到部队“大熔炉”淬火成钢的青春故事。他们有的曾经卫国戍边、驱逐外军,有的曾经百次冲入火场、勇救被困群众,有的曾经远赴海外、维护和平。他们用“天之骄子”到“钢铁卫士”的华丽蝶变和勇敢实践,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听党话、跟党走,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强国梦、强军梦砥砺前行、奉献担当的青春风采。
近年来,上海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自觉强化大局观念和国防意识,将征兵工作、退役军人工作和高校武装工作统筹谋划、有机结合、整体推进,不断健全完善政策体系、创新方式方法,激励引导青年大学生参军入伍,扎实做好退役大学生士兵服务保障工作,有效落实各项优待政策,兵员征集质量和退役安置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
据了解,近年来本市征集兵员中高校大学生占了95%以上,每年接收安置的退役士兵中从本市高校入伍的退役大学生士兵占了90%以上。根据安排,接下来主办方还将组织开展两场进高校宣讲活动。同时,将邀请宣讲团成员和相关单位负责同志走进直播间,举行线上宣讲活动和政策宣传。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