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到底是什么?这个科普展试图给出答案
2021-05-17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图
哈洛的恒河猴、桑代克的猫、斯金纳的鸽子……这些心理学经典实验集于校园卡、文具、文件夹、记事本等文创开发中。一群师生正用心理学文创和展览的方式,讲好学科故事。
为迎接华东师大校庆70周年,同时在费希纳诞辰220周年的日子里,华师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几名师生策划“经验之外,意识之中2.0”心理学科普展。心理学到底是干嘛的?这个师生策展的心理学科普校园展试图给出科普答案。科普展分为实验心理学科普展与表达性艺术治疗课程建设展。
“我是谁?”这是一个最古老的哲学追问,也是几乎每一名人类个体都曾体会的困惑。在此次展览中,呈现了部分经典的心理学实验、展示从早期到现代的实验仪器,并提供有关心理学实验的互动体验。
策展人说,时至今日,尽管我们仍然不知道“我是谁”的准确答案,但是通过展览,可以理解心理学家为何觉得我们最终有可能通过科学实验研究来给出某种回答。毕竟,从斯金纳箱中的老鼠,到视觉悬崖前的婴儿,再到磁共振成像下的大脑,都证明了实验心理学探索人性奥秘的道路还远未停歇。
该展分为视频区、展示区、体验区,以及四大主题,包括知觉现象及原理、情绪体验及控制、大脑与意识、发展与社会,总计展出设备近20件,展示海报近30张,介绍了棒框仪、生物反馈仪等心理学实验仪器以及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操作条件反射实验、睡眠剥夺实验等经典实验范例。
记者在现场看到,身心反馈放松系统、情绪疏导系统以及学习品质多维辅导系统,这些仪器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心理学研究方法,而是将心理学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打造一种沉浸式的心理学仪器体验过程,加强参展者对于情绪实验的感受。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