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年度人物|许亚云:永远“星火”滚烫
【编者按】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今年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新时代中国青年更要坚定理想信念,勇担青春使命。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上海市教委每年在全市高校中组织开展上海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表彰树立一批优秀典型,在全市大学生中形成示范引领。近日,“2020上海大学生年度人物”及“2020上海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揭晓。今天起,青年报将专题报道其中几位青年的故事,激励更多学子追梦青春,唱响理想之歌。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常鑫/图
95后的许亚云是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2019级博士生、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副队长。就在不久前,她曾在本报“初心如炬使命如一”建党百年全媒体主题报道中出镜讲述《让追求真理的精神代代相承》的故事。
取正道而致远,守初心以力行,让“星星之火”点亮更多人的精神家园,永远“星火滚烫”,当好真理传播者的初心使命,对她而言,永远不会改变。
推动更多青年学思践悟“真理的味道”
在和许亚云约采访的时候,她没能及时回复。那天,她正好又去了《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做志愿讲解了。这样的服务,就像是她生活里的一种日常。
早在2018年,伴随着《共产党宣言》展示馆的开馆,“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同时成立,许亚云就报名加入了。
“我们要力争讲好青年故事,推动更多青年主动学思践悟‘真理的味道’,做共产党宣言精神的忠实传人。”作为一名坚定传承红色基因的青年,许亚云在个人与国家同向同行的奋斗实践中探寻青年的时代意义。
身为一名传承红色文化的理论宣讲者,许亚云以带队讲解、开发微党课、微团课的形式,开展线上线下讲解服务60余次,服务各界参观者近2000人次。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2020年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回信,勉励他们继续讲好关于理想信念的故事,并对全国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提出殷切期望。许亚云第一时间带领同学以云直播的形式回到现场,以行动践行“真学真懂真信”的初心,结合“党史”学习将陈望道老校长、老系主任的事迹与宣言精神学深、悟透、讲好。
“宣讲服务工作很辛苦,但是,我觉得很值得。最好的教材是历史,最好的学习是讲述,而最好的服务就是引领。”许亚云说。
她还主动将“星火”志愿服务队队员和辅导员、党支部书记的身份统一起来,结合中文学科建设特点,打造主题教育品牌,全面服务青年成长成才。在与四平路街道社区结对共建后,她主动向社区群众传播优秀传统文化,讲授涵盖“魅力非遗承国学”等课程共十余门,带领支部累计开展32次活动,服务社区群众近千人。
两年多的时间里,队伍从场馆内走向场馆外、从校内走向校外,在陈望道的义乌故居里,在小初高鲜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堂上,也在街道生动的基层建设中,她和“星火”队友的共同努力让真理的甘甜滋润更广。
“星火队”创新宣讲服务形式
收到总书记的回信,又迎来建党百年,许亚云感到,“星火队”的责任更重了。
在学校党委和研究生工作部的指导下,许亚云和队友们共同商讨探索形成了“3+X”的讲解模式。其中,“3”指的是针对党务行政、学者专家、学生大众3类群体,形成3份讲解方式、讲解内容、讲解重点各有不同的讲解稿,提升针对性。“X”是队员们结合个人个性特征、学科背景、实践经历、研究基础,在符合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讲解经验,对讲解稿进行语言风格、附加内容的个性化加工。
“比如,对孩子们来说,一下子去理解宣言精神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我们在基础的讲解培训上,让讲解变得更灵活些。”许亚云说。
其实,身为副队长,许亚云也是队伍的“大管家”。从理论培训到资源协调,在整个队伍越发忙碌的当下,她是队员们最为信赖的可靠后盾,她也正带领队伍以视频、音频、文创等形式开展多元理论服务,推动马克思主义真理传播往深里走。
去年底至今,在指导教师周晔老师带领下,20位队员选取展示馆中20个有代表性的展品,以12分钟微党课的形式打造20门《心有所信》视频微党课。通过文字+融媒体视频的方式讲述陈望道一生矢志信仰、追求真理的历程,反映老校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思想,突出“展品背后的故事”,力求让更多人品尝“真理之甘”、走进“信仰之源”,做《共产党宣言》精神的忠实传人。目前,微党课已全部拍摄完成,并已在“学习强国”平台上线13集。
与此同时,“星火队”正在联合外文学院“星译”翻译队,着手推进多语种宣讲服务的孵化。2019年,许亚云前往德国柏林洪堡大学语言学专业交流。其间,她曾参观一个马克思主题的展览,尽管对德语较为熟悉,但场馆的志愿者讲解还是让她感到无所适从,欠佳的体验让她回归自身实践,思索“星火队”进行多语种宣讲的可能性。“我们希望使用外语以更贴合外语参观者的心情,在需要处进行简要的中文补充。”许亚云透露,目前队员已完成英语、德语等五个语种的宣言稿翻译,未来还将积极推进修改和试讲工作。
== 对话 ==
让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
记者:这次获评“2020上海大学生年度人物”,你怎么看待这份荣誉?
许亚云:这当然是一份非常大的肯定。当然,就像总书记在回信中提到“希望坚持做下去,做得更好”,这份荣誉也在提醒我要戒骄戒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作为理论宣讲者、队伍组织者,同时也是文化研究者,我会继续把信念和奋斗融合在一起,传承好复旦的红色基因。
记者:博士研究生阶段科研压力大任务重,你为什么愿意在赓续红色基因血脉上,投入如此多的时间和热情?
许亚云:关注国家、追寻真理,构成了陈望道老校长的生命脉络,这也激励着我以他为榜样,砥砺前行,继续在“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之国家”的生动实践中,书写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今年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我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带领“星火队”在党史学习中继续发挥作用,保持初心滚烫、底色擦亮。
记者:你还将通过怎样具体而有效的方式让这份“星火滚烫”绵延下去?
许亚云:的确,我们也在不断思考如何在党史学习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我们初步设想可以从“三个一”着力:“一个队员带动一个群体”“一系列产品碰撞一团火花”“一支‘星火队’竖起一面旗帜”。未来,我们将继续推动每一位队员都努力学在前走在前,让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常鑫/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