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一个肯把自己给出去的人,是不灭的星辰
2021-05-25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诗松

一位写在外科学第一页第一行第一个名字的人,永远告别了人间,成为了夜空中一颗隽永的守护“星”。2021年5月22日,中国肝脏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走完了他令人钦佩的一生。

举国悲恸的哀悼中,在吴孟超院士最后工作过的东方肝胆医院,前来吊唁的市民络绎不绝,晚上更是排起长队。不少家长下班后特意带着孩子赶来献花默哀,还有家长骑了40多分钟的电瓶车带着孩子来为吴老送别。被鲜花簇拥的灵堂里,一张没有署名的纸片上写着,“第一次认识您就要和您告别,您是我们后辈的榜样,我会永远铭记您……吴爷爷,辛苦一生,您可以好好休息了。”

在社交媒体上,极具感染力的文字始终充溢在网友的转发、留言、评论中。“吴孟超灵堂放的是《国际歌》”“吴孟超从医78年救治1.6万名患者”“中国肝胆外科之父留下了三颗心”“肝胆外科中坚力量八成是吴孟超学生”等追思话题,在短短几日内,持续高居热搜,这些追悼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年轻人,他们互不相识,但又有种无声的默契,用一种集体的力量向吴老致以敬意和哀思。

很多年轻的网友用“破防”来形容这场悼念带给自己的心理冲击。被吴老96岁仍坚守手术台“破防”,被他先捂热自己的手再接触患者身体“破防”,被他要求科室医生开同效低价药给病人省钱“破防”,被他从不拿一分奖金、将个人积蓄和奖金全数捐赠而“破防”。

灵堂自带的冷和无尽悼念的热,在这场集体追思中仿佛形成了一种巨大的对比。虽然吴老的生命之火熄灭了,但“手中一把刀,心中一团火”的医者之魂在万千传颂中依然能让人感到滚烫而热烈。

因他医治而重获第二次生命的1.6万名患者,因他教诲而受益终生的万千弟子,因他为心中热爱而奉献终生所感佩所敬仰的芸芸众生,在过去、现在,以及未来,都将继续被这位医生、这位军人、这位共产主义永远的战士所留下的赤诚精神所点燃,并炽烈燃烧。

在吴老的灵堂里,放的不是哀乐,而是《国际歌》。医院说,这是吴老特别热爱的一首歌。家属说,这是能够代表吴老精神的一首歌。在这个世界上,才华出众者很多,但吴孟超之所以让人高山仰止,除了他对肝胆外科领域的贡献外,更在于他高出尘寰的品格和对职业与信仰的热爱。“吴老想的不是一家医院的手术量,想的不是有没有竞争对手,而是希望全国人民、甚至全世界都受益。”

2017年,一部以吴孟超为原型拍摄的传记电影在全国上映。影片制作期间,制片方拿着“中国医魂”“医学大师”“国医大爱”等预备的电影片名,请吴孟超题写。然而,这位声名远扬的“中国肝脏外科之父”思忖良久后,却挥笔写下了另外4个字——我是医生。

眼里看的是病,心里想的是人。他“用最好的技术、最科学的方法、最便宜的药械、最简单有效的手段”治好病人的病。他因常年拿手术刀而变形的右手握过许多奖杯,却最契合止血钳的形状。他的医者仁心从未装下名利,却终生填满热爱。这份热爱源自于他最深沉的信仰。

吴孟超曾说,1956年3月28日,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日子。经过持续7年递交了19封入党申请书后,他如愿在党旗前举起右手光荣宣誓。“从此,不论遇到什么挫折,我的信仰从没有丝毫动摇。”他说,一个人找到和建立正确的信仰不容易,用行动去捍卫自己的信仰更是一辈子的事。这份捍卫需要的正是热爱。

吴老曾在《朗读者》中动情地读道:“孩子们,这世界上不缺乏专家,不缺乏权威,缺乏的是一个‘人’——一个肯把自己给出去的人。当你们帮助别人时,请记得医药是有穷尽的,唯有不竭的爱能照亮一个受苦的灵魂。”

正如一位网友的悼词,一个人的社会性生命不会因为他的自然生命结束而结束,每个因为他们离去而泪流满面的人,都有可能成为另外的他们。“失去了您,更要成为您。”

2011年5月,我国将17606号小行星命名为“吴孟超星”。生命是有穷尽的,唯愿年轻的灵魂都能被“星”照亮,为不竭的热爱而燃烧。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诗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