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高考了,但我却没觉得紧张或焦虑,正常吗?
2021-06-01 教育

快高考了,可是我每天还是做不到很紧张地复习。我成绩并不理想,知道高考特别重要,但是,我的心理上感觉不到那种紧张或是焦虑。这种状态在复习的时候特别不利,该怎么办?

小林

小林同学:

你好!

快高考了,却没有觉得很紧张,可能反而意味着你太焦虑。

你认为自己成绩不好,距离目标院校的分数有些远,但是没办法在最后关头冲一冲,或许存在“自我设障”的问题。

“自我设障”就是指个体针对可能到来的失败威胁,而事先设计障碍的一种防卫行为。

绝大多数人对失败有着强烈的恐惧,尤其害怕在重要的场合失败。但值得注意的是,自我设障通常是无意识的,人们很难察觉到我们在给自己设置障碍。

可能我们会使用生病、害羞、焦虑、疼痛等的抱怨作为借口,甚至常常为还没到来的事情提前好久就找好了借口。有人会开玩笑说:“哎哟,我觉得我考试那天可能会肚子疼。”

其实你还没有意识到,在你问这个问题的时候,你已经是很焦虑的状态了,只是焦虑不显示在你日常生活中,不像你的同学老师那样外显出来。

所以要察觉自己的设障行为,认识到这样的拖延非但不能解决焦虑情绪和实际问题,还会耽误时间,让自己未来后悔。

高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你现在需要做的是按部就班的备考。

首先,回归基础,做你会做的题。这样会增加你的自信,也许会取得你意想不到的成绩。

把每份试卷中,你懂的但是没有得分的题找出来好好分析,研究答案,弄明白所以然;找出“粗心”的真正原因,比如说是不是学习习惯的问题、知识缺漏问题、考场紧张问题等,克服“粗心”的毛病。

其次,研读试卷,解读“参考答案”的构成要素,特别是文科的学生。每次统考都有试卷和试卷参考答案,好好解读答案构成,而不是把答案对一对,看一看就好。 这样只是眼睛过了一遍,而大脑什么也没记住。

再次,养成答题规范的习惯,不以“回忆”代替“思考”。都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审题是答题的前提,一些文科生答题通常是“回忆”,很容易造成答非所问,写了很多,但不得分,而且容易疲倦。

所以要先读题,审题,学会思考,把握好题目的要求要点、得分点,再回忆相关知识作答。这样不仅省时,而且得分高。

最后,查缺补漏,寻找得分空间。

这段时间,把知识重新梳理一遍是不太可能的,因为时间很紧,需要备考的科目也不少,特别是高考前7到10天,明确“读书内容”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读“有得分空间的知识”是这个阶段一个重要的策略。

(来源:壹心理)

来源:学生导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